55世纪官方网站-- MBA智库百科 - 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
55世纪官方网站2020-12-04

55世纪官方网站

甘肃张掖: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引擎******

  甘肃张掖紧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专业 、做培训、促产业——

  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引擎

  “嗨哟嗨,嗨哟哈 ,高里提,低里撒 ,一夯一夯往瓷里砸……”欢快悠扬 的歌声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教学传来,即将参加2023年市级职业技能大赛非遗表演赛项的12名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在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啸生指导下集训。

  借助音乐教学,黄啸生将民乐民歌和非遗“打夯歌”“顶碗舞”等技艺技能引进校园 。近年来,张掖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紧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持续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 、创新链有效衔接 ,让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鼓劲 。

  培黎职业学院现代化农业专业授课现场。张掖市教育局供图(资料图片)

  建强实训专业,培养能工巧匠

  “配置营养液的水质偏软为佳 ,重金属元素不能超标……”培黎职业学院教师袁玉涛站在一片生长茂盛 的芹菜旁,身边围着10多名神情专注的学生。

  这是无土栽培技术实训课程 的现场。放眼望去 ,大棚里水培区、土培区、育苗区井然有序,种植了辣椒、西葫芦、草莓等。“这都 是学生自己种 的 。”袁玉涛说 。

  走进张掖市职教中心臻技楼一楼 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声隆隆,一派繁忙,30余台设备正在高速运转 ,学生们在进行数控加工实操。

  2020年,张掖投资新建培黎职业学院、张掖市职教中心。目前,张掖市职教中心已建成实训楼3幢 、专业实训室86个、实训工位2152个,开设了18个专业 。3年来,培黎职业学院开设现代农业、大数据等16个专业,建成五大类38个现代化实训室 。

  张掖是农业大市 ,现代农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据统计 ,张掖市职业院校8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 。针对涉农职业教育学生招不来 、下不去 、留不住 、用不好等问题 ,张掖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建成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现代农艺技术等5个农林牧渔类专业 ,7所中职学校建成十三大类36个专业,创建省级骨干专业7个,形成了以先进制造 、文化旅游 、汽车维修、循环农业为主 的四大专业集群,建立起了契合乡村产业发展新需求的专业体系 。

  开展精准培训,激活人才引擎

  初冬时节 ,在高台县职业中专实训中心 ,教室里电光四溢 、饭菜飘香 ,焊接 、烹调技能培训正在火热进行。

  培训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为学员们手把手传授技术 。“利用冬闲时节掌握一门手艺,以后我们出门打工也更好找工作了。”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 。

  高台县职业中专利用师资设备优势 ,积极承担职业技能培训,涉及中式烹调师 、中式面点师 、保育员 、焊工等多个工种。

  近年来 ,聚焦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和全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张掖各职业院校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 、残疾人等,免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

  同时,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乡村发展的多种新业态、农牧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村实用技术等 ,年均培训2.5万人次 ,培养了大批乡土人才 ,推动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 、生态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 。

  聚焦惠农科研 ,助力产业提升

  “从培养皿中快速取出马铃薯脱毒种薯苗,用剪刀精准将株苗头 、颈分离 ,再迅速装入另外一个培养皿中。”这 是培黎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创新研究院与甘肃天润薯业共建 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创新研究中心,正在开展培训的一个场景 。

  2022年,培黎职业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创新研究院,开展“三农”领域理论研究与智库服务 ,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紧密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需求 。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以马铃薯种薯创新研究中心、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和专业教师团队为依托 ,不断强化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 ,生产微型薯83万粒,有力提升了马铃薯原种生产效益和区域内马铃薯良种覆盖率,直接经济效益达25万元。

  近年来 ,张掖探索科教融汇,鼓励高职院校联合地方 、行业 、骨干企业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技术转移机构 、科技企业孵化器 、众创空间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培养多样化人才奠定了基础 。

  “以现代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等现有专业为重点打造智慧农业专业群,源源不断培养懂技术 、善经营、会管理 的涉农人才 ,让职业教育成为助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张掖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局长殷大斌说 。(本报记者 郑芃生 通讯员 王思敏)

中国朋友助柬学生告别“流水席”式课堂******

  中新社柬埔寨干拉省1月12日电 题 :中国朋友助柬学生告别“流水席”式课堂

  作者 欧阳开宇 余湘珺

  干净 的课桌 ,粉刷过 的新墙,透过窗户的充足光线……柬埔寨干拉省安龙达塞中学学生波兰梅走进新校舍,“连心情也变明亮了” 。

  1月上旬 ,中国云南省援柬埔寨干拉省安龙达塞中学教学设施项目启用 ,当地师生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校室 。新课堂第一天 ,波兰梅与同学们身穿白色衬衫 、黑色半裙这一柬埔寨学生 的经典校服套装,早早就来到学校开启“新鲜的上学体验” 。

  安龙达塞中学2014年成立 ,由于没有校舍 ,只能借用当地小学的教室 。小学一共15个教室。小学用10个 ,中学借用5个 ,学生们像“吃流水席”一样上课——七年级的学生上午用完教室 ,八年级 的学生下午再来用 。

  “这一天我们盼了9年!”安龙达塞中学校长邓索卡向中新社记者说道 ,此前学生们没有固定 的教室 ,安排教学很不方便 。

  邓索卡说 ,新学校启用前,当地很多学生上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一部分学生只能去10公里以外 的中学上课。早上7时上课 ,不到5时就得起床 ,骑1个多小时自行车到学校 。一些家长甚至因为担心孩子 的安全而让孩子辍学 。

  即便有机会就读,学生的体验也不太好。邓索卡回忆说 ,30多年前 ,他就是在这里上 的小学,只不过那时还是木质房屋,用树枝围起来的篱笆做了个简易围墙。1997年,小学重新翻修,有了现在 的砖瓦房,但也年久失修 ,桌椅板凳老化严重,黑板 、教具 、卫生间等设施都较为简陋。

  体育课的活动场地更为局促。邓索卡说 ,体育课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通常让学生们到教室外的空地上做体操。但由于学生多、空地少,院子里还停满了摩托车 、自行车,只能腾出一小块地方 。遇上雨天,低洼 的地方被淹,“很多学生都带着一身泥回家” 。

  “现在好了,我们不但有了自己 的教学楼,而且一切都 是新 的——新 的课桌 、黑板 、灯光 ,学生们还收到捐赠的新书包,现在上课都更有劲儿了 。”邓索卡说 ,感谢中国朋友们解决这里乡村学校教学资源老化 ,教育环境差 的问题 ,为安龙达塞村及附近村镇的村民提供了更好 的教学环境 。

  该教学设施由中国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资 ,云南省商务厅管理,委托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施 。教学楼面积约400平方米 ,包含6间能容纳50名学生 的教室及桌椅 、白板等配套设施 ,学校还修建了围墙及内部道路供学生们活动。

  新学校启用当天,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专程到现场参加仪式,向学生们发放学习用品,并与师生们交流 。布拉索昆告诉学生,要记得是中国朋友帮助他们建设了新课堂 ,要多做促进柬中交流 的事 ,珍惜这份特殊的友谊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同柬埔寨 的教育合作 ,除帮助柬埔寨改善基础教育环境外,每年还提供大量奖学金名额 。”中国驻柬埔寨使馆公使衔参赞常健也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 ,将来去中国留学,做中柬友好的维护者 。

  新操场上,同学们纷纷领取新书包,互相分享着喜悦。“学校离家近,比以前要节约40分钟 ,中午能回去吃午饭、小睡一会儿 ,下午上课不再 是‘瞌睡虫’了 。”波兰梅与小伙伴手拉手走在新校园中 ,笑靥如花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