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500_大发500
大发5002022-10-13

浙江今年粮食作物总产量124.2亿斤 多措并举守住粮食安全******

浙江今年粮食作物总产量124.2亿斤多措并举守住粮食安全

  浙江某地农田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中新网杭州12月28日电 (钱晨菲)“今年晚稻生长季 ,整整四十多天没下雨真令人着急。好在政府给我们安排了技术指导、保险理赔 、水利灌溉等多个专家服务组下乡指导 。今年我承包的6000亩粮田 ,可生产稻谷330万公斤左右。”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万民村种粮大户黄金林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秀洲区已有13万亩晚稻颗粒归仓。

  如何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 ?浙江交出了答卷。日前,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粮食总播种面积1530.7万亩,比去年增长超20万亩;亩均产量405.7公斤,较去年略有下降 ;粮食作物总产量124.2亿斤 ,与去年持平。

  “持平” ,看似平淡 ,实则来之不易 。

  回望2022年 ,疫情多点散发 ,夏秋季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面对多重困难和挑战,浙江粮食生产交出了较好的答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省通过“用增量补损失” ,持续深入推进“非粮化”整治 ,挖掘粮食扩种空间,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绿色增产增效种植技术,扩面积、增产量、提品质 、保效益、育动能 ,守住粮食安全 。

  124.2亿斤,这是“抢”回来的收成 ,更 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

  今年以来 ,浙江全省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多措并举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一季接着一季、一个田块接着一个田块抓动员 、抓部署、抓落实 。今年7至8月,持续炎热天气“暴击”浙江 ,直接影响单季晚稻幼穗分化和连作晚稻秧苗生长 。面对高温干旱 ,该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应急 、气象等部门,及时开展旱情调查和人工降雨作业 ,同时印发多个抗高温干旱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农技专家上门“问诊”,查苗情、查墒情 ,精准“把脉” 、广辟水源 、缓解旱情。该省累计派出服务组5242人次 ,服务主体5682家次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今年以来,浙江坚决稳妥有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 。截至12月16日,该省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223.5万亩 ,已基本完成整治优化任务 。同时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后地块的适粮化改造,推进沟、路、渠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如今 ,一批批路相通、渠相连 、旱能灌、涝能排 的优质高产农田在“浙”里建成。

  答卷背后 ,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今年 ,浙江省财政对50亩以上粮油规模种植主体每亩补助120元;对订单收购小麦、早稻、晚稻每百斤分别奖励30元 、30元和20元 ,其中早稻订单收购实现全覆盖 。各地更 是在浙江省级政策“礼包”基础上 ,纷纷“加码”。如杭州市本级安排种粮直补资金3600万元 ,比上年增加966万元 ,种粮大户平均直补达每亩381元;绍兴市越城区给予早稻机械插秧每亩补贴60元,配方肥补助从每吨300元提高到500元……

浙江某地农田。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浙江某地农田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在持续抓好既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我省又突破创新三项政策。”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处室负责人介绍 ,该省启动实施了省级规模种粮动态补贴 ,根据种粮成本监测 ,确定今年省级规模种粮动态补贴为每亩22元 ;稻谷最低收购价在国家基础上每百斤增加4元 , 是稻谷最低收购价最高的省份之一;实行全省域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障程度从最高每亩1000元提高到1400元。

  答卷背后 ,更是强有力 的“智慧”支撑 。记者从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了解到 ,今年以来,该省层层组织开展粮食绿色高产创建 ,建设部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9个 ,省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攻关方)383个 ,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60多万亩 ,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同时,大力推广水稻叠盘出苗育秧等高产高效技术,提高新品种 、新技术 、新模式集成应用效果 。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 。目前 ,浙江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科技味”在田垄间体现。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今年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3.1万台套,累计已机收水稻近990.5万亩,收获机械化率达96% ;建立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67支,为疫情管控地区作业服务2.6万亩 。(完)

大发500

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作者:赵文江(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

  党 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是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的重要载体, 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保护 、弘扬 、传承黄河文化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 。

  黄河文化 是中华文明 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 。黄河是中华民族 的母亲河, 是中华民族 的摇篮。许多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址都集中在黄河流域。炎帝与黄帝的融合、黄帝与蚩尤之战 、嫘祖养蚕缫丝 、尧禅位给舜、鲧禹治理水灾 、后稷教民稼穑等神话传说都与这里有关。依据大量考古发现和古典文献记载,无可辩驳地证明黄河流域 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是中华文明 的重要源头 。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黄河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黄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 、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大禹 、贾鲁、栗毓美等治水英雄,以天下苍生为己念 ,以为民造福为己任 ,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操 。黄河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勤劳务实 、吃苦耐劳 的精神品格。在进行农耕实践活动 的过程中 ,黄河流域的先民们脚踏实地 、不尚空谈,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勤劳务实 、吃苦耐劳 的精神品格。

  黄河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载体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 、更持久 的力量 。产生于黄河流域 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 的四大“自源”文字之一,也 是其中一直沿用至今的文字。黄河文化中 的儒家思想浸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 的重要内容。造纸术 、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四大发明也都诞生于黄河流域。

  黄河文化是实现伟大复兴 的精神力量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强盛,总 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 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推进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黄河文化带给中国人民强烈 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 ,构成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众心理基础和基本精神动力。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自强不息 的拼搏精神 ,所彰显 的公平正义 的价值取向,所强调 的个人梦想和民族前途 、国家命运的紧密关联,所主张 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诉求,都能在黄河文化中找到经典话语 、内在依据和有力支撑 。

  多管齐下推进黄河文化的保护 、传承和弘扬

  制定落实黄河文化 的发展规划。保护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重大国家战略不可或缺 的组成部分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注重政策措施 的系统性 、协同性 、操作性,为黄河文化 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政策红利。制定、落实和完善相关奖励、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整合现有资金 ,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 、弘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黄河时空跨度大,夏、商 、周 、秦 、汉 、唐 、宋等均在黄河流域建都 , 是当时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类型多样 ,不同时期 、不同形态的文化遗产资源叠加交错 ,保护难度很大。按照体现黄河文化原真性 、完整性的要求 ,考虑黄河流域文化遗产 的保护现状和重要性 ,组织沿黄九省区开展黄河文化遗产的整体性 、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工作。加大黄河流域濒危文物抢救保护力度 ,实施一批古建筑保护抢险工程 。健全和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 ,建设一支专业的非遗专家和人才队伍,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制度。

  提升黄河文化的研究水平。整合黄河流域内历史 、政治 、哲学、文学、法律、经济等领域 的相关科研力量,建立“黄河文化研究”大课题组,加强黄河文化资源挖掘及深度研究,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对黄河文化进行整体研究。要从整体上研究黄河文化的内涵 、外延 、特质、历史变迁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对黄河文化进行分区域研究 。对于山西来说 ,就 是要深入开展云冈学研究、山西民族文化大融合研究 、山西根祖文化研究、河东文化研究、山西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文化研究工程 ,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山西黄河文化 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搭建黄河文化的交流平台。成立高规格 的“黄河文明研究院”,吸引有志于黄河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积极参加 ,形成较为完备 的黄河文化研究机制与研究格局。成立“沿黄九省区黄河文化研究联盟” ,打破黄河文化研究 的地域限制,共享研究成果,全面拓展研究 的深度和广度 ,开创黄河文化研究 的全新局面 。主办“黄河文化专题论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国家制定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 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

  开展黄河文化的宣传普及 。要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 、互联网 、微信、微博等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 ,统筹宣传、文化、文物、旅游等力量 ,创新表达方式 ,加强优秀黄河文化艺术作品的传播推广,扩大黄河题材优秀文化艺术作品 的影响力 。要从黄河传统文化中提炼题材 、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以耳濡目染 的方式 ,将黄河文化植入人们心中 。

  推进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塑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要发挥黄河文化内涵助力品牌建设 的作用,通过品牌文化凸显黄河文化内涵的特色和精神,不断增强黄河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打造以黄河文创产品开发 、黄河景区提升 、旅游线路策划 、现代农业发展等为核心 的黄河流域旅游市场龙头企业。发展主题文化旅游 ,充分利用黄河文化 的资源优势 ,规划设计出一批“山西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晋南华夏根祖文化旅游线”“晋陕大峡谷旅游线”等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不断感知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500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