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世纪-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 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

  编者按:

  国宝之美 ,穿越古今 ,器以载道 ,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 的匠心智慧 ,镌刻着中华民族 的文化基因 ,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从2023年1月11日起 ,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一),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东西问丨于志勇 :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中新社乌鲁木齐1月11日电 题 :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

  ——专访新疆文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

  作者 苟继鹏

东西问丨于志勇 :新疆最早出现 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 的文化认同?

  1995年,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一件汉代织锦护臂,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篆体汉字,这是目前新疆出土最早 的“中国”字样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又称“五星锦”)是国家一级文物 ,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 的发现之一 ,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系该馆“镇馆之宝”之一 。

  这块织锦织造于何时又有何用途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何意 ?蕴含怎样 的文化认同?近日,“五星锦”考古发掘亲历者之一 ,新疆文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新疆出现最早的“中国”二字源于何处?是如何被发现的?

  于志勇:1995年10月,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 的尼雅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 。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对该遗址一处重要墓地进行考古发掘的过程中 ,发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 。这也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 的最早的“中国”二字 ,其诞生于汉代,距今两千多年。

  尼雅遗址地处丝绸之路南道 的交通要冲 , 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之地。“五星锦”发现于一处两人合葬墓 ,和作为随葬品 的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放一起 。当时,现场工作人员见到墓内男性葬者右侧的织物中露出一点色彩斑斓 的织锦 ,在沙土掩盖中格外醒目 。一点点翻开,织锦不仅逐渐显露出鲜艳的蓝、白、红、黄 、绿花纹,还陆续看到织出 的汉文“国”“东方”“五星”等字。最后看到完整 的文字 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场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东西问丨于志勇 :新疆最早出现 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

  “五星锦”出土现场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社记者 :“五星锦”是一件怎样 的文物?为何被称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 的发现之一 ?

  于志勇 :“五星锦”呈圆角长方形 ,长18.5厘米 ,宽12.5厘米 ,以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三条残断) ,织有八个篆体汉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经过纺织考古专家分析和鉴定,“五星锦” 是由五组经线和一组纬线织成 的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 ,纬密48根/厘米,平纹五重经的组织在汉锦中较复杂 ,也极为罕见 ;其纹样题材异常别致,有凤凰、鸾鸟 、麒麟 、白虎等瑞兽和祥云瑞草,并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的文字巧妙列置其中,寓意祈佑祥瑞 。

  “五星锦”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色彩绚烂,精致无双,是汉代织锦技艺 的最高代表 。这类风格和题材的织锦,在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是难得 的艺术珍品。并且意蕴深厚,内涵丰富, 是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64件文物之一 ,也是新疆博物馆 的“镇馆之宝”,被称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展出 的“五星锦”。刘新摄

  中新社记者 :织锦上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何意?蕴含怎样 的中华文化 ?为什么说这件汉代织锦折射出西域地区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

  于志勇:据考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是中国古代星占用辞 。五星指水、火 、木、金 、土五大行星 ;“东方” 是中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 的天穹位置。“中国” ,先秦时期是对周天子所居洛邑地域的指称,秦汉时期 是中央政府郡县统辖管理的地域。古代天文术语中 是地理、政治 的概念 ,随着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和发展 ,逐步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政治的概念。

  “五星出东方”指五颗行星在一时期内同时出现于东方天空,即“五星连珠”或“五星聚会”现象;“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即出现五星共见东方之天象 ,则于中国有利 。

  “五星锦”把天文、史实和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等巧妙融为一体 ,并且出现在远离中原的尼雅遗址,证实了国家治理和统辖西域 、开发建设西域 的历史,深刻揭示了汉朝开拓西域后丝绸之路经济文化 的繁荣历史脉络,说明了当时西域对于中原文化 的认同和向往 ,实证了中原文化 的影响力 ,也侧面反映出各民族在两千年前就进行了深度交流交融,亦生动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特殊魅力。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 的文化认同 ?

  “五星锦”在新疆博物馆举办的《尼雅·考古·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上展出。刘新 摄

  中新社记者:历史上 ,汉代中央政权如何实现对西域 的有效管辖和治理?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何会出现在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于志勇 :汉代中央政权为管理统一后的西域,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

  出土“五星锦”的尼雅遗址为西汉时期精绝国所在 ,精绝国系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受西域都护府统辖。有学者根据史料推断 ,“五星锦”应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之时(神爵二年)被赏赐给精绝国,见证了西域都护府设立 的历史 。

  张骞“凿空”西域之后,汉代中央政权就与西域诸国间“驰命走驿 ,不绝于时月 ;商胡贩客 ,日款于塞下”,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程。一方面 ,促使中华文明的西传 ,汉代中央政权与西域各国 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直接。另一方面,西域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原 。汉朝统一西域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土 ,创造悠久 的中国历史,书写灿烂的中华文化 ,培育伟大 的民族精神。

东西问丨于志勇 :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

  出土“五星锦”的尼雅遗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社记者:“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话承载着千年前人们怎样的愿景?今天应如何看待 ?

  于志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一句祈祝吉祥祺瑞的用语,表达良好 的企盼和愿望。与“五星锦”同时出土了一件“讨南羌”织锦残片 。经比对,是从与“五星锦”相同 的锦料上裁剪下来的一部分。

  根据对具体史实 的研究和图案的缀合分析 ,织文可以连续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这句织锦文字无疑 是汉朝为了祈祝讨羌大事在政治和军事上 的顺利。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以“五星锦”为题材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在新疆博物馆演出 。苟继鹏 摄

  随着历史研究不断深入 ,人们对“五星锦”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也将更深刻 、更全面。比如以“五星锦”为题材 的舞剧《五星出东方》,艺术地演绎了西域绿洲丝绸古道 的历史佳话 ,讲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 的主题 。该剧演出一年多来,在全国多地开启巡演30余场,反响热烈,2022年9月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完)

  受访者简介: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 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

  于志勇 ,新疆文博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新疆博物馆馆长。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 。毕业于西北大学 。长期从事新疆考古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博物馆社会教育。参与并主持 的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2007年库车市友谊路晋十六国墓葬考古发掘,分别评获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合作编著有《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报告》(全三卷)《中国文物地图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中国出土壁画全集·新疆分册》《新疆通史·图录(先秦秦汉)》等书籍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代表作有《新疆尼雅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织纹初析》《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出土骨签之名物考》等。

五五世纪

一年中最重要 的一餐饭 各国侨胞都准备了哪些年夜大餐******

  年夜饭,准备上桌啦!(侨界关注)

  2023年癸卯兔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热腾腾 的年夜饭就要上桌啦!

  辞旧迎新之际 ,一家人齐聚一堂 ,吃一顿团团圆圆 的年夜饭 ,是中国人传承已久 的年俗 。对于海外侨胞来说 ,无论身在何处 ,年夜饭都是他们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餐饭。熟悉 的味道里 ,寄托的是海外侨胞对崭新一年 的美好祝福 ,更是对遥远故乡 的深切思念 。

  今年 ,各国侨胞们都准备了哪些年夜大餐?且随本报记者去看看吧!

  “一年中最重要 的一餐饭”

  到菜市场买一只现宰的整鸡 ,再去中国超市选购一袋上好 的火腿 、一把新鲜的冬笋和一包百叶结,回家将食材洗净,放进砂锅,慢慢炖上五六个小时 ,熬成一锅鲜香浓厚的腌笃鲜——这是每年除夕,美国侨胞卢威一家“雷打不动”的仪式感。

  “喝到一碗腌笃鲜,就好像回家了 。”77岁 的卢威在美国洛杉矶已生活30余年,但他 的“中国胃”从未改变。每年除夕,他都会和家人亲手做一桌老家上海风味的年夜饭 ,寄托浓浓的思乡之情。

  今年也不例外。除了腌笃鲜,卢威还和家人采购了草鱼、糯米、豆沙等食材。“草鱼用来做上海熏鱼。一条草鱼剃去鱼刺 ,可以做8到10块熏鱼 ,正好够一家人吃 。糯米和豆沙用来做八宝饭,这 是老家过年必吃 的一道甜点 。我们手艺有限 ,就做简易版的,将蒸得软软糯糯的糯米掺上一点猪油,再和细腻 的豆沙搅拌均匀,撒上一些干桂花,吃起来非常香甜 。”

  说到每一道菜品 的烹饪过程 ,卢威头头 是道,俨然一个经验丰富 的大厨。“这些都是我出国之后才学会的 。有的是照着菜谱学 的,有的 是在洛杉矶的中餐厅吃到熟悉 的家乡味道,向餐厅厨师请教 的。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在国外视频网站也很容易就能搜到中餐 的教学视频。”卢威说,之所以如此用心地学做中餐 、准备年夜饭 ,是因为在海外游子心中,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手艺如何,一顿充满中国味道的年夜饭,永远是一年中最重要 的一餐。

  “在海外 ,过年期间大家很少像国内那样 ,拎着礼物 ,走亲访友 ,相互拜年。但我们一家总会去中国城逛逛花市 、参与新春游行,感受过年的喜庆氛围。这么多年 ,我朝思暮想 ,就盼着能回一趟上海老家,和堂兄弟、表兄弟们一道吃顿团圆饭 、过个团圆年。”卢威感慨道,早年忙于打拼,出国之后几乎再没有机会回国过年 ,如今到了颐养天年 的年纪 ,又赶上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相信藏在心底多年的这个心愿很快就能成真 。

  “大家伙儿一起提提气”

  希腊雅典 ,修缮一新 的“京品食尚”中餐厅内 ,整洁亮堂,无处不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味 。前阵子,餐厅经过整修,重新开张,没多久就赶上了春节 。在老板陆翔看来 ,这可谓喜上加喜 。

  “我提前好几周就开始考虑怎么做年夜饭了!”陆翔是个爽快的“老北京” ,餐厅里地道的铜锅涮肉是雅典小有名气的“网红”菜品,吸引不少华侨华人前来“解馋” ,还有许多其他国家 的食客慕名过来“尝鲜” 。

  “今年年夜饭 ,除了铜锅子,我还列了一长串菜单,让大家吃饱喝足,过个热热闹闹 的除夕夜。”陆翔说,前两年,因为疫情,当地华侨华人无法到餐厅聚餐,许多人只能打包年夜饭套餐回家吃 。今年,疫情形势有所好转 ,不少顾客打来电话,希望能和家人 、朋友到餐厅聚一聚 。陆翔也很愿意张罗一番 ,“和大家伙儿一起提提气”。

  距离除夕还有两周,陆翔便敲定了年夜饭菜单,开始四处采购食材,甚至打电话找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供应商订货 。北京烤鸭、广式烧鹅、夫妻肺片、油焖大虾……琳琅满目 的菜单,汇聚中国多地传统名菜 ,俨然一桌中华美食大荟萃。“雅典华侨华人来自中国不同城市,口味各异 ,我想尽量准备得齐全一些 ,让大家都能尝到自己家乡 的味道 。”陆翔说 。

  对“老北京”来说 ,一盘热腾腾的白菜猪肉馅饺子是除夕夜里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过去 ,一到冬天 ,街坊邻居早早就会在地窖里囤上大白菜。新年钟声敲响 的那一刻,吃上热乎乎的白菜猪肉馅饺子,冲出门放炮仗,别提多开心了!”小时候的过年景象 ,是陆翔最幸福的念想。他希望在海外延续这份美好回忆。

  除夕当天 ,陆翔和餐厅员工会早早包好饺子。“我们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同天南海北的食客一道欢聚一堂 ,吃着饺子 ,迎接癸卯兔年 !”

  “最令人眷恋的人间烟火”

  “过完年,我妈妈就96岁了 !今年除夕夜,我会和往年一样 ,给妈妈包一盘素三鲜饺子 ,让她尝到家里 的味道 。”春节前夕,日本侨胞孙莉和丈夫回到山东济南老家 。这些年,母亲年事渐高 ,孙莉无论克服多少困难,都一定会履行一个“新春之约”——回国给妈妈做一顿年夜饭 。

  将韭菜 、鸡蛋、木耳调成馅 ,再放上一点虾皮提鲜 ,包进饺子里 ,一盘清清淡淡 的素三鲜饺子 是孙莉家特有 的年味 。“小时候 ,吃完丰盛 的年夜大餐,姥姥总会端出一盘素三鲜饺子 ,寓意新的一年素素净净、平平安安。妈妈常说,吃到素三鲜饺子,就 是吃到了我们家 的味道 。”

  时光如梭 ,童年时候的温馨画面如同一帧帧电影镜头,永久地驻留在孙莉心头。“每年大年三十,家里人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 ,蒸花卷、蒸馒头、蒸年糕、包饺子。我们年纪小 ,就帮着大人将包好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盖垫上,围成一个个圈。到了下午,就该做大菜了,炸藕盒 、炸松肉、炸鱼 、炖肘子肉……满屋子香味扑鼻 ,馋得我们直流口水 。长大后,离家远了 ,我才明白 ,那 是最令人眷恋 的人间烟火。”

  尽管常年旅居海外,但孙莉没有丢了这份代代相传的手艺。蒸花卷 、包饺子 、炸藕盒 ,她都很拿手 。每年春节,她早早赶回老家,为的就是陪妈妈重温这份温暖的味道。“妈妈哪怕只 是吃两三个饺子,喝上一小口饺子汤 ,我都觉得很幸福。”

  如今,孙莉做 的山东传统面食还在日本吸引了不少“粉丝” 。“每次我把面食拍照分享在社交网站上 ,都有许多日本侨胞朋友给我留言 ,说想学做白白胖胖的馒头 、花卷。一些日本当地朋友也很感兴趣,都等着我过完年回日本教她们。”孙莉感叹,近年来 ,在日本也能感受到越来越浓 的中国年味。每到春节临近 ,侨胞朋友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怎么过年 、年夜饭吃什么,“春节在每个海外侨胞心里都有无法忘却的印记。”

  “春节 是中国的 ,也 是世界的”

  选购食材 、制作糕点 、预订舞狮表演……临近除夕,秘鲁利马富豪中餐厅老板方绮云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春节前夕 ,富豪中餐厅精心推出了两款年夜饭套餐 。“没想到,我们还没来得及打广告 ,就接到很多熟客的预订电话 ,除夕当晚的13桌年夜饭很快被抢订一空。”方绮云笑道。

  秘鲁利马华侨华人多为广东籍。为此,方绮云在定年夜饭菜单时 ,特意安排了广东人过年必吃的多道菜品 。“‘发财好事’ 是许多广东人最爱的一道年夜饭菜品 ,食材主要包括生蚝 、发菜 、干贝等 ,寓意着新年多多赚钱、好事连连 。另外 ,蒸鱼、白斩鸡 、年糕 、麻团 ,也都 是广东人的年夜饭里不可缺少的 。”

  方绮云的老家在广东中山。出国30多年 ,因为路途遥远,她回国过年 的次数屈指可数,但记忆中 的年味从未淡去。“小时候,每到过年 ,我最爱吃的是一道广东传统素菜——罗汉斋 ,将香菇 、木耳、金针菇等多种菌菇、蔬菜混在一起翻炒,清香爽滑 。”方绮云说 ,遗憾的 是 ,部分特色食材在秘鲁买不到 ,因此这么多年,她一直没能在国外吃到正宗的罗汉斋。但那熟悉的味道 ,她始终念念不忘 。

  发红包 、逛花市 、看舞狮……说起广东老家的年俗,方绮云兴奋得滔滔不绝 。今年除夕,她为顾客们准备了一个“彩蛋” 。“在老家,过年最期待 的就是看舞狮表演了。伴随热闹欢腾 的锣鼓声,活灵活现 的舞狮总能把新春气氛推到高潮 。今年,我们餐厅邀请了当地华人社团在除夕夜表演舞狮 ,为大家助兴 ,舞出新年新气象。”

  让方绮云惊喜 的是 ,预订年夜饭的顾客中,除了当地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员工 ,还有不少秘鲁人 。“这些年 ,许多秘鲁人也爱赶热闹 ,和我们一起过春节。这次 ,我专门给秘鲁顾客预留了几桌年夜饭 ,还包了藏着硬币的饺子 。春节 是中国 的 ,也是世界 的。我们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 !”

  严 瑜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