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官方网站 - 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3-01-31 16:05

今年春运抢票软件降温了!多地增设“夜间高铁”******

  春节将至,返乡在即 。不少归家心切的游子早早打包好行李 ,期待着回家过个团圆年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 ,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 ,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 。

  记者注意到,蛰伏近三年 的高铁今年春运期间密集增加车次,不少热门线路不仅高峰时段最小发车间隔不到十分钟,运营时间也延伸至深夜。运力增长叠加客流相对减少 ,今年春运 的火车票紧俏程度不及疫情前的年份。

  “居然没用抢票软件就搞定了往返车票 ,太开心了 !”“终于不用发动亲朋好友帮我买助力加油包抢车票。”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显示,今年春运抢票软件的热度明显下滑。

  错峰出行

  热门线路仍可买到票

  “3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早早就抢票准备提前几天回家,多陪陪家人。”1月15日,在北京南站,王女士正拎着一个牛津布包 ,推着黑色行李箱一路小跑进站。“我老家在南京,来北京工作快7年了。”王女士早早就定好闹钟,盯着买票日期 ,在第一时间顺利地买到了回家并且靠窗的高铁票 。“让我意外 的是 ,订完票过了3天我再看的时候,发现平台上仍有余票在售。”王女士说 。

  北京南站春运期间客流流向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 、合肥 、南京 、上海等地。昨天,记者查询了北京至上述城市 的次日高铁票情况 ,发现均有余票 ,剩余高铁票较多 的班次通常集中在上午10点之前,以及晚间较晚时段 。旅客只要选择错峰出行,仍可顺利买到回家 的票。

  北京丰台站也首次迎来春运“大考”。“这 是第一次从丰台站坐车回家,票很好买 。”将搭乘高铁从北京回太原 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据铁路部门统计 ,春运期间将会有约93.6万人从这里出发 ,主要方向是太原、运城以及阜阳等方向 。丰台站启用,也有效缓解了北京站和北京西站 的客流压力 。

  运力增加

  多地增设“夜间高铁”

  随着高铁网不断延展,铁路客运能力正加快释放。

  国铁集团客运部主任黄欣在今年的春运服务保障发布会上表示 ,节前,全国铁路高峰日最高可开行旅客列车6077对 ,客座定员904万人;节后 ,高峰日最高可开行旅客列车6107对 ,客座定员914万人;最大客座能力比2019年春运增长11%。高铁运力的显著增长,是“票更好买” 的根本原因。

  不少旅客都感受到了长途高铁列车接近公交 的开行密度。旅客周先生说,他打算春节回青岛探亲 ,发现每日到青岛 的高铁足足有20多趟,而且几乎都有余票 。因此,他还将上周日已经提前预订好的1月18日车票取消 ,在1月17日下午两点多临时改签 ,重新订了一张当天下午5点多 的高铁票 。“车次多了,票也好买了,各个时间段都有 ,当天下班就能回家 !”周先生说 。

  记者查询12306发现 ,北京至长沙的高铁列车,7点至8点就有5趟可选 ,最小发车间隔8分钟 ;10点至11点有4趟列车,最小发车间隔5分钟 。不少热门线路均开通了“夜间高铁”来应对返乡高峰,如北京到武汉 、哈尔滨、石家庄 、郑州等地 。以北京至哈尔滨为例,凌晨3:47至5:30有三趟高铁可供选择;北京至郑州,从凌晨0:53至6:15有12趟列车可供选择。国铁武汉局表示 ,节前从1月13日至1月21日,计划加开200趟“夜间高铁”缓解节前春运压力。

  出行半径扩大

  中长线度假需求回归

  除了返乡过年外,不少人还打算在春节假期和家人相伴外出旅游。交通运输部 的数据显示 ,春节期间预计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务工流约占24% ,旅游和商旅出行约占10% 。

  对于一些热门旅游城市 ,返乡探亲叠加旅游出行 ,高铁票依然抢手 。“上周 ,我查询了北京至桂林的高铁票,发现春节前几天 的票已经卖光了。”准备假期带着家人去桂林旅游过年的胡女士说 。

  根据同程旅行发布的《2023春节假期旅游消费趋势报告》,今年春节期间出行需求大幅上涨,中长线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回归,春运开启前一周 ,国内长线度假游产品咨询量同比上涨近20倍 ,春节前签证咨询量同比上涨8倍。

  去哪儿平台数据也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 ,铁路出行平均半径同比增长六成。同时,从酒店数据来看 ,春节期间连住天数大于3天 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两成,临近假期仍将继续增长。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郭乐春认为,这些信号意味着 ,消费信心正在恢复 ,旅游业向着积极方向前进。“春节回暖是一个好 的开始 ,我们有信心在暑期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

  记者 鹿杨 实习记者 夏骅

55世纪官方网站

多元支付不 是要取代现金******

  姚 进

  近日 ,一则“大额纸币会逐渐退出市场流通”的传言引起涟漪 ,甚至有观点认为此举是为了推广数字人民币。显而易见 ,这是一种误读 。人民币现金 是国家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研发不 是为了取代现金 ,而 是为了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可预见 的将来 ,现金仍将长期存在 。

  由于纸币在流通过程中会逐渐老化 ,变脏变旧 ,这种“脏污”类型 的纸币 ,属于不宜流通人民币 。为进一步提升流通中人民币质量,2022年8月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新版《不宜流通人民币 纸币》(JR/T0153-2022)金融行业标准,对脏污指标评价标准进行了提升。目前对一些纸币 的回收 ,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确保公众用上“放心钱”“干净钱” 。

  近年来 ,随着第三方支付手段 的普及 ,购物 、用餐 、加油、买票等诸多场景 的现金支付已逐渐被手机扫码取代 。移动支付 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 的支付方式,也改变了大家的支付习惯 。有人说,现在出门不带现金不要紧,忘带手机则“寸步难行” ;有商家说,使用现金成本较高 ,需要花时间去清点和保管 ,而且有安全上 的顾虑 ;甚至有观点认为 ,既然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那么整顿拒收现金就是多此一举。

  这些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 ,实则不然。人民币 是我国 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 是我国境内最基础 的支付手段 。现实中 ,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务机构拒收现金的行为,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支付选择权 ,也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尊严 ,更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公平 、在重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稳定公众支付需求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 的优势。尤其对老年人来说 ,拒收现金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早在2018年 ,监管部门就曾明确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发展,整治拒收现金行为。2020年12月 ,央行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有关事项发布专项公告 ,重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 ,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 。可见,不论 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拒收现金的理由。

  目前,我国已形成现金 、银行卡 、互联网支付 、移动支付并存 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 ,同时数字人民币研发和试点工作正在稳妥推进中 。不同的支付工具各有优势 ,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市场主体 的支付需求。鼓励多元化支付不等于对现金说“不” ,而 是应该将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交给消费者。既要肯定多元化支付 的意义,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推广 ,也要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 ,包括使用现金支付 的习惯 。

  需要强调 的 是,数字人民币作为百姓日常消费支付手段的补充,不 是为了取代现金 ,二者将长期共存。对于一些人担心 的数字人民币会侵犯个人隐私问题,应该看到,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会充分尊重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 ,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在实物现钞依然发行 的前提下,公众仍然可获得实物现钞所提供的完全匿名性 ,不会因数字人民币 的发行而受影响。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