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靠谱的平台_ - (中国)行业领导者
大发靠谱的平台2023-01-31 16:05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解读新修订 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野生动物 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自然生态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生存状况同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制定 ,2004年、2009年和2018年三次修正 ,2016年进行了修订。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坚持保护优先 、规范利用 、严格监管的原则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做好与生物安全法、动物防疫法 、畜牧法等相关法律的衔接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以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岳仲明重点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主要修改内容 。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明确依法将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划入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进行严格保护。将有重要生态 、科学 、社会价值 的陆生野生动物纳入应急救助范围,加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建设,建立收容救护场所 ,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救护工具、设备和药品。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恢复 ,一些地方野猪等野生动物泛滥成灾 ,危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农牧生产 。对此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细化了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 ,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根据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和评估情况 ,对种群数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 的物种 ,可以采取迁地保护 、猎捕等种群调控措施 ,对种群调控猎捕 的野生动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明确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建设隔离防护设施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预防野生动物可能造成 的危害。同时 ,明确将中央财政对致害防控的补助范围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扩大到其他致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此外,规定在野生动物危及人身安全 的紧急情况下 ,采取措施而造成野生动物损害 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 ,为加强外来物种防控 ,新修订 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 ,从境外引进 的野生动物物种不得违法放生 、丢弃,确需将其放生至野外环境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的规定;发现来自境外的野生动物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 的安全控制措施。同时规范野生动物放生活动,要求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放生野生动物活动的规范、引导。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的决定》。为做好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衔接,新修订 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 ,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同时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 的处罚力度 。

  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 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制度作了规定,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将这一制度扩展到有重要生态 、科学 、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根据有关野外种群保护情况 ,对不依赖于野外资源 、技术成熟稳定 、有一定养殖规模 的人工种群可以不再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 、社会价值 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实行与野外种群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应当依法实行备案和专用标识管理 。这些人工种群的一部分可以依照畜牧法规定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按照家畜家禽管理;另一部分可不作为野生动物进行管理 ,适当放开其人工种群及其制品用于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

  岳仲明表示,新修订 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要加强法律宣传 、解读和引导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也要加快制定 、完善相关配套规定,健全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 ,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

大发靠谱的平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系列解读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作者 :钱加荣 、毛世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全面部署 ,农业强国具体表现为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 ,一个关键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集中反映这些农业强国 的基本特征。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全面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对农业生产系统总体效率的度量 ,即农业总产出与总投入之比 。这里 的“全”不是指全部生产要素,而 是指除有形生产要素(如资本 、土地 、劳动等)投入外 ,能够影响农业产出增长的所有因素 ,包括品种改良 、新技术推广、资源配置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 、经营体制创新和调控政策改进等 。全要素生产率可直观理解为科学技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是科技进步 的有效衡量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高 ,表明农业发展对化肥、农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 的依赖性越小 ,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越高、可持续性越强。

  对照农业强国建设目标 ,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 的农业国,农业发展仍然不平衡 、不充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进步不同步现象仍然突出,各类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高。因此 ,要着力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 的科技支撑 。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夯实农业发展科技支撑 。一是要加强基础研究 ,不断推进原始创新前沿 。聚焦农业生物组学 、合成生物学、动物免疫调控机制 、营养代谢调控机制等世界前沿领域,强化创新布局 ,积极取得重要科学发现,提出相关科学理论,为农业强国建设打造世界领先 的基础研究平台。二 是要紧跟国际农业科技前沿,瞄准应用研究新方向。聚焦生物育种 、现代信息、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国际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努力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牢牢把握科技自主权 、发展主动权。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开展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需求导向 ,围绕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强化品种选育 、耕地质量提升等重大实用技术研发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第二 ,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推广 ,坚持研发和推广“两条腿”走路。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 ,农业科技成果需要经过推广才能大范围应用于农业生产。当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 ,农业科技推广难度极大 ,各地普遍存在“重研发、轻推广”现象,严重阻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在强化农业科技研发 的同时 ,也应注重农业科技推广 ,将研发和推广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做好农业科技推广顶层设计,定期制定农业科技推广规划和指导文件 ,在国家层面形成鲜明政策导向,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逐步形成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打通连接现代科技和农业生产 的纽带环节 ,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第三,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效率。加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引导 ,有序推进全国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各地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 、土地入股 、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要素聚集 ,稳步提升农业技术应用及生产管理水平 ,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使龙头企业 、农民合作社、合作联社 、家庭农场 、专业大户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成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 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促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 、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规模报酬。同时,需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根据经营主体生产规模,研发应用适应规模经营需要 的技术模式,避免规模收益下降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不断扩展生产技术前沿 ,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第四 ,优化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继续开展化肥 、农药零增长行动 ,大力推行减量增效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化肥 、农药利用率,加大节肥 、抗病等环境友好型品种研发与推广,有效替代化学要素投入,大幅降低化肥、农药投入水平,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升各地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替代农业活劳动投入;加快发展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 ,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当地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业人口就近就业 ,减少中西部地区农业劳动力投入 ,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逐步缩小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

  第五,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强化农业科技水平提升 的政策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一切新技术、新成果得以有效应用 的基本前提 ,也 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保障。因此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及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的主观意愿 ,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政策保障 。一方面要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力度 ,优化生产者补贴政策,制定考虑农业区域发展水平、农户收入差异 的差别化补贴政策 ;另一方面,要坚持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不再参照生产成本制定最低收购价水平,避免陷入价格支持水平和生产成本相互抬升的恶性循环 。此外 ,还应配套出台农资价格管控措施 ,严防农资价格投机性上涨 ,形成完备 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22BJY181)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靠谱的平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