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官方网站|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3-01-31 16:05

做好重点机构和场所疫情防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重点人群 、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 。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高风险人群较多 、人员集中 ,疫情传播风险大。要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 ,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 、及时转诊 、及时救治 。商超 、物流、餐饮 、交通等行业 的从业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出现症状及时报告 。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 ,实施“乙类乙管”以后,疫情防控 的重点机构包括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 、学校、邮政快递 、医疗机构等 ,重点场所包括客运车站、商场超市 、农贸(集贸)市场 、餐饮服务单位以及沐浴服务单位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 、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 。相关机构和场所应落实好单位防控责任和个人的疫苗接种 、自我防护、健康监测、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等措施。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提出了具体要求。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 ,《指南》对养老机构 的疫情防控总体上严于社会面 ,强调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 。突出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对养老机构防范社会面感染源进入,以及出现感染后如何应急处置提出了详细要求 。强化了就医用药的优先保障,要求养老机构落实分类分级健康服务要求,做好医药物资供给 ,与医疗机构建立转诊、急救绿色通道 ,确保出现危重疾病患者时能及时救治和转诊。

  李邦华说 ,“保健康 、防重症” 是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的重心。目前,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 ,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 ,多数 是高龄 、失能和有基础病 的老年人,一旦感染 ,重症风险较高。民政部指导养老机构每天做好至少两次 的健康监测和每周两次 的核酸或抗原检测;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 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 ,做到对高风险老年人给予重点关注和重症前期“早识别”;发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定点协议医疗机构的作用 ,储备相应的药物 ,通过远程诊疗或者上门巡诊服务,做到感染老年人诊疗“早干预” ;健全养老机构感染者 的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 ,提高转诊效率。

  实施“乙类乙管”后 ,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有哪些新要求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司一级巡视员李健介绍 ,1月6日 ,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在城乡社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 ,城乡社区要健全疫情防控体系 ,把防控措施具体落实到自然村 、居民小区;要分级分类做好健康服务 ,保障好重点人群就医用药需求 ,要及时响应居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及时帮助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引导居民群众科学理性认识新冠病毒,树立人人都 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的理念 ;要关心关爱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 。

  “社区疫情防控是为了居民群众 ,也要依靠居民群众。”李健说,应该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的基础作用 ,细化村民小组长 、居民小组长、楼门栋长以及网格员 的责任。农村地区还要依托五级书记健全疫情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体系。要加快推动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全覆盖 。要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以及社会慈善资源 的联动机制 ,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制度 ,动员居民群众就近就便开展邻里互助等活动。

  春节期间 ,商场 、超市 、农贸市场等客流量较大 ,如何做好防控?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耿洪洲说,商务部严格按照“乙类乙管”总体方案 ,制定了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明确防控制度、环境卫生、员工卫生防护等要求,指导行业做好防控工作 。

  实施“乙类乙管”之后 ,在公共场所 是否有必要继续戴口罩 ?常昭瑞说 ,当前 ,国内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仍需做好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在以下情形应佩戴口罩 :进入医院、商场、超市、室内会场、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 、人员密集 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 、火车 、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厢式电梯时;进入养老机构 、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出现发热、干咳 、乏力、咽痛等相关症状时;近距离接触或者护理感染者以及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人员;医务工作者 、快递、保洁等从事公共服务 的工作人员。(记者申少铁)

55世纪官方网站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助力提升产业链韧性******

  作者:龚诗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倩(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并在五大政策组合中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规模庞大、配套齐全 的完备产业体系 ,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 ,我国产业体系也遇到产业基础能力不够强、产业链存在堵点卡点 、部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 。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完整而有韧性 的产业链,才能把产业安全 、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数字经济在维护产业链稳定、增强产业链韧性中大有可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 ,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对于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构建自主可控 、安全高效 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数字经济为增强产业链韧性提供坚实支撑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 ,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 的新经济形态 。党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取得显著成就,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产业链安全和发展的坚实支撑 。

  发展数字经济,为增强产业链韧性提供数据支撑。数据 是重要 的生产要素 , 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乘数效应,采好、管好、用好数据,能够激发产业链各环节潜能,了解和追踪产业链动态 ,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在企业层面 ,工业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实现了研发 、生产、经营、服务等全环节的数据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 ,能够提升企业发展态势研判和精准管理水平 ,有助于提前预判和应对可能的风险。在产业层面,“用数据说话 、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思维与应用,已从数据基础较好的金融 、通信等产业逐步向智能制造 、数字农业等领域拓展 。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和各类行业数据库的建立 ,促进形成供需精准对接、及时响应的数据共享机制 ,有助于分析预测产业链薄弱环节,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

  发展数字经济 ,为增强产业链韧性提供技术支撑。只有将数字技术 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技术研发上实现自立自强,从而在产业链自主安全方面掌握主动权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相互促进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数字技术 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为产业链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新 的技术路线 。一方面 ,我国数字技术研发投入逐年上升,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带动关键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例如 ,量子计算原型机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 ,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另一方面,数字技术 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全方位 、全链条转型升级,企业研发水平和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既可以通过更新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又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和数据 的准确性和整合效率激发创新。截至2022年6月 ,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5.1% 。通过智能化改造,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 ,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 。

  发展数字经济 ,为增强产业链韧性提供设施支撑 。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 是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产业链自主安全提供坚实支撑。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 ,2021年光缆线路长度已达5481万公里 。截至2022年7月,我国已许可的5G中低频段频谱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累计建成开通196.8万个5G基站 。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向IPv6演进升级,2021年互联网普及率已提高至73% ,覆盖10.32亿人 。这些数字基础设施 的建设,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人口红利有效转化为数据红利 。同时 ,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构建了全国一体化 的大数据中心体系 。截至2022年6月 ,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 ,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建成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信息通信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产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车联网等发展提供重要设施保障 ,为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确保了产业链 的自主可控。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韧性 的重点领域

  当前,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 、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 的关键力量 。我国在数字经济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和显著优势 ,必须牢牢抓住数字技术发展主动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维护产业链 的安全稳定 、自主可控 ,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以数字经济进一步促进不同产业协同发展 。目前我国产业链在行业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布局,我国也 是全球唯一拥有制造业全产业链 的国家 。为更好提升产业对抗不确定性的能力,必须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分行业精准施策,锻长板补短板。对产业链进行系统梳理 ,摸清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薄弱环节 ,预先做好顶层设计 。重点行业应聚焦战略前沿领域 ,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 ,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 。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智能制造、云计算 、工业软件等 ,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 、叠加、倍增作用 ,持续提升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能力 。

  以数字经济进一步促进不同区域协同发展 。党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2022年3月,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 ,提出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 、联动发展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 的完整性 。数字经济在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数字化基础设施 的建设为实现产业跨地区转移提供坚实基础 。国家 的“东数西算”工程,通过在资源 、电力 、自然条件等方面具有优势 的西部地区建设数据中心,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 ,并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有力地促进了东西部协同发展,为延展产业链条和维护产业链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 ,数字化产业带形成的数字化网络体系,突破了行政区划 ,呈现出区域集中与全国分散并存的格局 ,集聚联动效应明显,能够深化跨区域的大范围协作 。

  发挥数字经济优势,促进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可建立实时在线 的数字化市场,打破时空限制 ,促进供给和需求的高效匹配,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国内循环方面,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全国统一大市场 的建立 ,更高效地推进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中的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 ,协同产业链上下游 ,更好释放规模效应 。在国内大循环的支撑下,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 ,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国际市场资源,推动数字技术和贸易活动深度融合,通过平台经济等引领数字贸易加快发展 、促进产业链升级重构,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随着我国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 的发展 ,必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提升我国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11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