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app|大发app
大发app2023-01-31 16:05

春节返乡回家看望老人如何做好防护?官方回应******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韦香惠)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 的第一个春节即将到来 ,许多人都已踏上返乡路 。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旅客高兴 的向窗外挥手作别 陈龙 摄

  农村地区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个部门正在多措并举,做好节日疫情防控 ,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丰富物质文化供应 ,做好春运出行保障 。农村地区 是当前疫情防控 的重中之重。要抓好防疫体系运转 ,统筹各种医疗资源,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做好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管理,补齐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的短板 。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介绍,近期主要抓四方面工作:一 是摸清底数。二是建立健全包保制度 。三 是以发放健康包的方式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四 是创新方式关心关爱重点人群 。

  毛德智表示 ,近期 ,为全国近60万个村卫生室免费配备117万多个指氧仪 ,配备制氧机方面 ,首批为832个脱贫县乡镇卫生院配备制氧机,已经到位77% ,第二批为其他的乡镇卫生院配备的制氧机从1月17日已经开始陆续发货 。农业农村部还将会同工信部、卫健委一起再为一些农村地区配备免费的镇痛小分子药物,解决农村地区药品紧缺问题 。

在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文村,村卫生员文齐华出门准备与县乡医务人员及村干上门开展巡诊服务。 吴德军 摄

  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服务正在恢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 ,总的来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平稳有序 ,日常的诊疗服务在逐步恢复 。各省发热门诊高峰 、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都已经度过 。在正常医疗方面 ,也有恢复正常的迹象 。

  郭燕红指出,全国普通门诊在逐步恢复 ,同时,普通门诊当中新冠患者比例在逐步降低,到1月17日非新冠的在普通门诊的就诊率达到99.5%,门诊正常诊疗在逐步恢复。住院患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住院患者中非新冠患者的住院比例大幅度提升,1月17日已经达到了85%,住院的正常诊疗也在恢复。

  此外 ,住院患者手术量在12月9日到31日呈现下降趋势 ,1月1日以后就呈现了稳步提升 的态势。2023年1月17日比2022年12月7日住院 的手术量 ,已经上升超过了20%。这些指标都反映出医疗机构 的正常医疗服务正在得到恢复 。

图为两位急诊科医生在ICU会议室内参与远程会诊 。 刘力鑫 摄

  春节返乡回家看望老人如何做好防护

  春节即将来临 ,大量人员陆续返乡 ,流动性加大,偏远地区 、感染率比较低的地区疫情传播风险加大 。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 ,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 的老年人以及没有感染过 、没有接种疫苗 的人群要重点加强保护 。

  一 是在返乡初期 ,就是刚刚回到家 的时候 ,返乡人员与家中老年人接触时要戴好口罩,要注意一些咳嗽礼仪 。

  二 是加强健康监测 ,在关注自身健康监测 的同时 ,尤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 的身体状况 ,如果出现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或者抗原核酸检测阳性时 ,要及时就医治疗 。

  三是在家中就餐时 ,建议使用公筷公勺。

  四 是建议老年人尽量不要参加大规模 的家庭聚集活动,如果聚会聚餐要减少人数 、缩短聚餐时间,聚餐时合理保持就餐距离 ,做好防护。

  五 是要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尽量避免长途旅行。如果需要外出的时候 ,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 ,在戴口罩 的时候要注意口罩的密合性 ,要把口鼻遮住,贴合面部,另外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感染风险高的场所时要戴医用外科或者以上级别 的口罩 ,另外也要及时更换口罩,注意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 。(完)

大发app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中国蚕业科学研究世界领先 “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中新网重庆12月20日电 题:中国蚕业科学研究世界领先 “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中新网记者 钟旖

  “我们正着手启动‘超级蚕’育种计划 ,希望以育种上的跨越 ,助推蚕桑产业实现向仲怀院士提出 的‘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在实验室内忙碌 的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 是说。

  这 是中国蚕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已接连发布多个重要成果 。10月,代方银团队完成种质资源“千蚕基因组计划” ,发布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率先创建“数字家蚕”基因库,将中国蚕学研究推进到分子设计育种阶段……中国蚕业科学研究持续保持世界领跑地位 。

图为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在实验室内指导工作。 周毅 摄图为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在实验室内指导工作。 周毅 摄

  这样 的成果何以取得?窥一斑而知全豹,代方银向记者谈起从事家蚕遗传学研究 的30年。

  代方银1969年出生于贵州一个农村家庭,亲身经历磨砺,让他深知“农”为民之本 的重要性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主动选择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并于1993年毕业留校 ,在现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向仲怀及前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 的培养下 ,从事家蚕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为蚕学发展执灯前行。

  “当时 ,身边人都说我‘掉进了苦海’ ,但我并不觉得 。”代方银介绍说 ,保护家蚕品种资源 , 是所有家蚕研究的基础。为保存好蚕品种 ,彼时他常年待在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资源库内,像养育孩子一样照料蚕宝宝 ,同时收集、鉴定、诱变及定向改造家蚕 。

  至世纪之交,资源库内蚕 的品系数从前人积累的300多种增至700多种 ,西南农业大学正式宣布建成世界最大家蚕基因资源库 。目前,这一被誉为“蚕宫殿”的“世界第一库”已占据领先地位20多年 ,保存着1100余种家蚕品系活体 ,为后期开展育种研究奠定雄厚基础。

  蚕 ,中国从古至今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家蚕育种遇到瓶颈。传统育种方法 的局限性令家蚕的品种 、产量、性状无明显改善 ,严重限制了蚕桑产业效益 的进一步提升。

图为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丰富 的表型多样性。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图为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丰富的表型多样性。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代方银认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具有特殊性能 的高价值蚕品种是家蚕育种 的重要方向 ,而为“育种”破局 的前提 是摸清影响家蚕育种性状的基因状况。2019年代方银团队全面启动“千蚕基因组”计划,历时4年出炉“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据介绍 ,团队对主要来自“蚕宫殿”中的1078份蚕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度测序 ,囊括了目前最全面的家蚕和野桑蚕基因组信息 , 是迄今全球动植物中最大的长读长泛基因组。简单来说,通过这张图 ,科学家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去对接表型和基因组密码。

  “这一成果将开启分子育种新纪元 。”向仲怀评价说 ,如果说以前鉴定特定性状的基因或其因果变异犹如“大海捞针” ,现在可谓 是“瓮中捉鳖”。超级泛基因组提供了“精细网格化” 的“坐标”指导 ,行家里手可以根据育种目标 ,结合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 、合成生物学等分子育种手段,实现设计育种。

  从发展建成世界最大“家蚕基因库”到主持完成“千蚕基因组”计划 ,再到充满期待 的“超级蚕”育种,代方银把其科研之路归纳为“三部曲” 。他畅想 ,随着蚕桑基因组生物学成果向应用开发推进 ,现代蚕桑业实现转型升级后再次大力造福人类 ,不仅为乡村振兴 、生物经济等提供新 的供给,也可在医学 、材料学等有关国家战略需要 的核心技术领域迸发出新的作用。

  年过五旬 ,身兼教学 、科研、管理等职的代方银觉得自己的时间愈发宝贵 。他坦言 ,“超级蚕”的设计育种之路或将面临曲折 ,但只要道路 是正确的,就不怕用长期 的实践来检验,要努力去实现。

  “科研的本质就是有需求导向和时代特征的创新 ,而创新就 是发现未发现、揭示未揭示 、创造未创造。”代方银告诉记者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