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500 - 大发500
大发5002023-01-31 16:05

挺进深蓝,铁骑踏浪当先锋******

  挺进深蓝,铁骑踏浪当先锋

  ■王泽洲 王冠彪

  作为人民海军首支驱逐舰部队,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代代官兵以敢为人先的坚强意志和敢打头阵的豪情壮志 ,创造了多项“首次”和“第一” 。几十年来 ,他们传承发扬以“赤胆忠诚、敢打必胜 、勇于担当 、甘于奉献”为内涵的“先锋精神” ,让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 ,积淀成为一支部队的精神品格 ,不断续写先锋故事的新篇章 。

  ——编 者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 。”漫漫征途,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官兵以敢为人先 、勇争第一的血性胆气 ,冲锋在人民海军建设发展的前沿 。几十年来,他们把“先锋”战旗代代相传 ,传承发扬以“赤胆忠诚 、敢打必胜、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内涵的“先锋精神”,在波澜壮阔的蓝色航程上书写了壮丽多彩的奋斗篇章。

  一

  “前进 、前进 ,光荣 的驱逐舰 ,高扬旗帜永远前进……”伴着激昂 的歌声 ,我们走进该支队“先锋史馆”,首先映入眼帘 的便是人民海军第一艘驱逐舰——鞍山舰 的部分实物材料。展览区内 ,一张张老照片生动再现该舰官兵当年战风斗浪 、勇闯大洋 的场景。

  从1954年至1971年,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以鞍山舰为代表的“四大金刚” 是当时中国海军仅有的4艘驱逐舰。1971年 ,我国第一代国产驱逐舰首舰济南舰正式服役于该支队,标志着中国自此有了自行建造水面舰艇的能力 。

  1994年 ,我国第二代国产驱逐舰首舰哈尔滨舰在该支队入列。哈尔滨舰官兵奋力拼搏 、激流勇进,先后创造首次使用对空导弹击落靶弹 、首次横跨太平洋、首访美洲大陆 、首次出岛链训练等多个突破,圆满完成远洋护航 、中外联演 、实兵演习等重大任务40余项 ,被中央军委授予“海上先锋舰”荣誉称号 。

  一代代官兵用奋斗与实干,创造了该支队光荣而厚重的历史——鞍山舰 ,服役38年 ,航行20多万海里 ,曾创造了海上连续航泊56昼夜 的纪录;济南舰 ,圆满完成试验任务1000余项 ,为人民海军水面舰艇定型、生产作出重大贡献 ,被誉为“国防现代化装备试验的开路先锋”;青岛舰 ,历时4个月,访问10国10港 ,完成人民海军首次环球航行 ;首艘国产万吨大驱南昌舰,入列当年形成战斗力,五出一岛链 、首航白令海、演兵西南沙,在中俄“海上联合-2021”军事演习中 ,打出首发命中 的优异成绩……

  多个“第一”“首次” 的背后 ,蕴藏 的 是推动该支队建设发展的精神密码——“先锋精神” 。几十年来 ,在“先锋精神”的激励下,该支队官兵牢记使命 、枕戈待旦,在一次次任务中淬炼出敢打硬仗的军人血性,练就了克敌制胜 的过硬本领 。

  二

  清晨,海浪轻轻拍在船舷上 。黄海之畔的海军博物馆 ,人民海军首艘驱逐舰——鞍山舰静静停泊。码头的游客不时驻足,与舰艏那清晰的舷号“101”合影 。

  如今,新一代南昌舰官兵继承了“101”这个光荣的舷号 。两代“101”,时间跨度长达60多年 ,见证了人民海军 的发展壮大 ,也见证了一代代驱逐舰官兵勇闯大洋、争当先锋 的深蓝航迹。

  “老一代‘101’舰舰员甘当新中国海军事业的‘拓荒人’ ,作为新一代‘101’舰舰员 ,我们要领会好‘英雄舰、英雄兵’的深刻内涵,传承弘扬他们 的宝贵精神 ,为‘先锋精神’续写新 的篇章 。”近日 ,在南昌舰的甲板上 ,该舰组织开展“学舰史、当尖兵”活动 ,下士边显亮 的即兴讲演引来阵阵掌声 。

  近年来 ,该支队常态组织“学队史 、知传统、当先锋”主题活动 ,通过参观见学、事迹报告、仪式教育等方式,引导官兵从光荣传统中感悟奋斗基因、提升精神素养。针对部队点多面广的实际,他们积极开展“甲板课堂”“战位巡讲”等活动 ,引导官兵不断强化矢志强军 的责任担当 。

  先锋广场、先锋史馆、先锋长廊 、先锋雕塑……该支队汇总组建以来涌现出 的先进个人和优秀集体事迹,作为展现官兵代代传承“先锋精神”的文化窗口,为新时代官兵树立起奋勇争先的榜样。

  “10天时间 ,临沂舰与潍坊舰四进也门交战区 ,将800多名人员安全护送撤离……”临沂舰下士张新建至今仍记得自己刚上舰 、不适应舰队生活时,部门教导员靳慧荣的那堂教育课——靳慧荣带他来到支队“先锋长廊”,讲述也门撤侨 的事迹,让他深受触动。如今 ,早已成为一名合格舰员 的张新建 ,仍会时不时来到“先锋长廊”,从那一个个英雄故事中汲取力量。

  树高千尺不忘根。虽然装备在更新换代,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 ,但“先锋精神”的口号在该支队越叫越响。它就像一块强大的“磁场” ,把官兵牢牢凝聚在一起 ,激励一代代官兵扎根岗位、建功海疆。

  三

  克劳塞维茨说 :“物质 的原因和结果不过 是刀柄,精神 的原因和结果才 是贵重 的金属 ,才 是真正的锋利刀刃。”“先锋精神”浓缩的 是该支队一代代官兵听党指挥 的忠诚史、浴血海天 的战斗史 、敢为人先 的创业史、矢志复兴的奋进史。它扎根 、萌发 、绽放的每一步 ,都激励着官兵勇往直前 。

  “活电路”“排故王”……众多荣誉和赞扬 的背后是该支队沈阳舰区队长舒令十几年如一日 、肩扛使命不断向前冲锋 的身影 。

  那年初春 ,黄海某海域风急浪高 。一枚导弹从沈阳舰呼啸出鞘 ,直扑海上靶船。伴随导弹命中靶船的那一刻 ,舒令带领官兵创造了海军首次使用舰空导弹打击水面目标 的新纪录。

  成功从来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成功的背后,是舒令整天铆在战位 ,研究系统之间协同 ;是他关闭灯光无数次练习盲操 ,只为提高速度;是“白+黑”“5+2”、加紧训练 的辛苦付出 。

  从军21年来,舒令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 、三等功1次 ,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并带领区队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

  先锋基因孕育先锋传人,先锋传人延续先锋故事。

  那年年初 ,某海域,西宁舰作为中方唯一参演舰艇参加中俄伊海上联演 。联演伊始 ,一道难题摆在西宁舰官兵面前 :所有参演舰艇需使用外方设定的战术规则 。

  西宁舰迅速组成攻关小组 ,逐条分析战术规则 ,很快便吃透了整套流程,并连夜拟制方案进行了全流程推演 。联演期间,西宁舰高标准完成编队运动、轻武器射击、阅舰式等多个科目演练 。在武力营救科目中 ,他们第一个精准占位,率先完成登临检查 。联演结束后 ,曾乘坐西宁舰参加多国海军活动 的一位外军将领专程登舰慰问,称赞西宁舰官兵:“非常棒!”

  参加首次三军联合大演习 、9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先锋之剑越磨越利 。如今,新时代的“先锋”传人正驰骋在远海大洋 ,守卫着碧海蓝天 ,不断续写着向海图强 的新篇章。

大发500

徐怀中 :作品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⑯】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93岁的徐怀中,头发花白,眉目慈祥,体态雍容 。这位从炮火中走出来的战士 ,经历过大时代淬炼与锻造的作家 ,晚年生活显得波澜不惊 。一生 的行走、惊险的阅历 、写作 的感悟、赤诚的情怀,全部熔铸于岁月沉淀后的悠淡从容。

徐怀中 :作品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徐怀中 光明日报记者王倩摄/光明图片

  冬日 的一个下午 ,徐怀中再次聊起他的人生过往 ,那些烽火年月 、那些文学情缘 、那些故人旧事 ,在记忆深处涓涓而出 。这一刻,时光仿佛被拉得无限绵长。

  徐怀中喜欢“慢生活” 。闲暇之时 ,他常常读古代文化典籍 ,还有自然哲学方面的著作 。有时还会抄写古代哲人的语录,反复阅读品咂,沉浸在某种理性幻境之中不能自拔 。

  生活慢 ,写作亦慢 。他曾把写作称为一种爬行,“两只手扣在泥土上 ,一步一步向前 。回头来看大地上留下过我 的两行手模足印,就很满足了”。因为“慢”的速度 ,徐怀中近70年的创作生涯,发表作品不足百万字 ;但也正因为“慢” 的严谨、“慢”的精益求精,有时甚至是“慢”到自我折磨,使他 的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独占鳌头 。

  他 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便惊艳文坛。20世纪50年代 ,20多岁 的徐怀中 ,作为工兵部队 的连队指导员 ,赴西藏修建康藏公路 。那时 ,他边工作边搜集素材 ,足足花了两年时间 ,完成了长篇小说处女作《我们播种爱情》。

  小说冠以“爱情” 的标题,写了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但徐怀中没有刻意渲染爱情,而 是在更高 的立意上,将“爱情”升华重构,表现了西藏建设者对祖国大写的爱 、深沉 的情 。他 的作品在舒缓中裂变、幽默中剥离、平静中奔突 ,让现实主义创作焕然一新。

  1956年,小说在《解放军文艺》刊发后 ,受到文学界极大关注 。著名作家叶圣陶看到就被吸引住了,“有空工夫就继续看 ,看完一遍又看第二遍” 。他专门写了长篇书评《读“我们播种爱情”》,发表在1960年2月6日《光明日报》上 ,“《我们播种爱情》是近年来优秀 的长篇之一,必然会得到读者界一致的承认” 。小说还被翻译成英文 、俄文 、德文 、日文等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

  虽说慢工出细活 ,但出细出新谈何容易!

  徐怀中深谙“慢”和“新” 的辩证法。

  在创作中 ,徐怀中尽力摆脱那些有形无形的思想禁锢,清除残留 的概念化、公式化影响 ,实现弃旧图新轻装上阵。“其实也没新到哪里去 ,只不过是回归到小说创作所固有 的艺术规律上来。一条河断流了干涸了 ,只有溯源而上 ,回到源头 ,才能找到活命之水 。”徐怀中说。

  以独特的美的发现观照战斗岁月,以清新俊朗 的审美风格、内外兼修的文化素养滋养军旅文学创作,渐渐成为他创作的独特标识 。他的短篇小说《西线轶事》被誉为“新时期军旅文学的换代之作” ,获得1980年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一名;纪实文学《底色》被称为“感人肺腑 的生命之书” ,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2019年 ,徐怀中再次获奖——长篇小说《牵风记》以对革命战争的全新讲述 ,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他也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 。

  聊到《牵风记》,徐怀中的话匣子立刻打开了 。《牵风记》只写了一个旅长、旅长 的警卫员、旅长 的参谋和一匹马 的故事。战争背景最大限度地被隐没了,“小船拨转头来 ,驶入了亦真亦幻的另一重天地”。

  早在1962年,徐怀中便开始创作这部小说,断断续续写了20多万字。但是在特殊历史环境下,他又亲手烧毁了书稿 。随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这一段经历 , 是徐怀中写作生涯中至为珍贵的一个题材 。怎能说放下就放下呢?他暗自发誓 ,不弄到完全满意 的地步 ,宁可窝在手里,也不拿出去。“到了晚年,我想我该放开手脚,来完成我生命中最后的一次搏击 。”

  2014年,经过一个寂寞而又漫长 的准备阶段 ,徐怀中着手打磨长篇小说《牵风记》 。没有写作提纲 ,徐怀中只准备了一个塑料硬皮小本子。一个生活小细节 ,一句有意味 的话 ,他都会随手记下来 ,“我希望凭借自己多年战地生活 的积累 ,抽丝剥茧,织造出一番激越浩荡的生命气象” 。

  那时,他白天写两三个小时,身体不舒服或者头晕,就停下来 。“写到哪儿算哪儿,就算最后写不完 ,对我来说 ,它也已经完成了”。薄薄10多万字 的一本书 ,写了将近5年 。

  《牵风记》的问世 ,为军旅文学刮来一阵新风 。茅盾文学奖颁奖词如此评价:“徐怀中以超拔的浪漫主义激情,在雄奇壮阔 的革命战争背景下 ,深情讴歌山川大地上生命 的高贵 、勇毅、纯真与飞扬 ,对人与战争、人与自然、人 的超越与升华等文学的基本主题展开了新的诠释 。金戈铁马与诗书礼乐交相辉映,举重若轻而气势恢宏 。”

  “上天看我步入90多岁了 ,还在扒着文学创作的碗边不肯松手,给我一个小小 的奖赏 。”徐怀中自谦 的语气中带着遗憾 。在他看来,小说并未达到自己 的写作初衷:“我理想的《牵风记》应该是古琴的空弦音 ,如铜钟一样浑厚悠远 ,弹奏者技艺指法应该是炉火纯青的。这个要求我远未达到。”

  对徐怀中生活与创作的反差 ,著名评论家雷达生前的评价切中肯綮:生活中 的徐怀中,敦厚 、随和 、节制 ,并不锋芒毕露;艺术领域的徐怀中就不同了,他 的血管里流着冒险者的血,固执而自信,绝不轻易放弃他领悟 的艺术法则 。

  回望徐怀中 的创作 ,塑造 的军人形象是最多 的。《底色》中直面炮火的硬汉军人 、《阿哥老田》里帮助苦聪寨走向文明的军人 、《一位没有战功 的老军人》在后勤岗位上兢兢业业 的军人……徐怀中崇敬英雄,也爱写英雄,喜欢塑造有烟火气 的英雄形象 :“我们生活在英雄辈出的时代 ,为什么不多去描写英雄?”

  对于文学创作,他认为作家应有敬畏之心 ,作品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写一部作品 ,有点像书法 ,那要看你的手感如何了。你是否真 的触摸到了她的肌肤 ,触摸到了她的体温,她 的脉动 。一块璞玉 ,最要紧 的 是能否唤醒她的魂魄。达到这个要求,留下一些残缺瑕疵 ,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段时间,徐怀中稍有精神就捧着书看。他正重温《麦田里的守望者》 。小说中,那个勇敢的少年 ,那些传奇的遭际 ,那种执着的坚守,常常令他发出感慨 ,赞叹文学经典的魅力。

  傍晚时分,夕阳西斜,透过窗子,洒进一片金黄。徐怀中依偎在阳光中,这,不正是一位守望者吗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8日 01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500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