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vl_彩神vl
彩神vl2023-01-31 16:05

彩神vl

东西问丨于志勇:新疆最早出现 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 ,器以载道 ,恢弘万千 。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 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 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从2023年1月11日起 ,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一) ,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

  中新社乌鲁木齐1月11日电 题:新疆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

  ——专访新疆文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

  作者 苟继鹏

  1995年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一件汉代织锦护臂,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篆体汉字 ,这 是目前新疆出土最早 的“中国”字样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又称“五星锦”) 是国家一级文物 ,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 的发现之一,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系该馆“镇馆之宝”之一。

  这块织锦织造于何时又有何用途?“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何意?蕴含怎样的文化认同?近日 ,“五星锦”考古发掘亲历者之一 ,新疆文博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 ,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新疆出现最早的“中国”二字源于何处 ?是如何被发现 的?

  于志勇:1995年10月,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尼雅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对该遗址一处重要墓地进行考古发掘 的过程中 ,发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 。这也 是迄今为止 ,新疆地区发现 的最早的“中国”二字 ,其诞生于汉代 ,距今两千多年。

  尼雅遗址地处丝绸之路南道 的交通要冲 ,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之地 。“五星锦”发现于一处两人合葬墓 ,和作为随葬品的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放一起 。当时,现场工作人员见到墓内男性葬者右侧的织物中露出一点色彩斑斓 的织锦,在沙土掩盖中格外醒目 。一点点翻开,织锦不仅逐渐显露出鲜艳的蓝 、白、红 、黄、绿花纹 ,还陆续看到织出的汉文“国”“东方”“五星”等字。最后看到完整 的文字 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在场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五星锦”出土现场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社记者 :“五星锦” 是一件怎样的文物 ?为何被称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 的发现之一 ?

  于志勇 :“五星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以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 、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三条残断) ,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经过纺织考古专家分析和鉴定,“五星锦” 是由五组经线和一组纬线织成的五重平纹经锦 ,经密220根/厘米,纬密48根/厘米 ,平纹五重经的组织在汉锦中较复杂,也极为罕见;其纹样题材异常别致,有凤凰 、鸾鸟、麒麟、白虎等瑞兽和祥云瑞草 ,并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巧妙列置其中 ,寓意祈佑祥瑞 。

  “五星锦”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色彩绚烂 ,精致无双 ,是汉代织锦技艺 的最高代表。这类风格和题材 的织锦,在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 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并且意蕴深厚 ,内涵丰富, 是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 的64件文物之一,也 是新疆博物馆 的“镇馆之宝”,被称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

展出的“五星锦” 。刘新摄

  中新社记者:织锦上 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是何意 ?蕴含怎样 的中华文化 ?为什么说这件汉代织锦折射出西域地区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

  于志勇:据考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是中国古代星占用辞。五星指水 、火 、木 、金 、土五大行星 ;“东方” 是中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 的天穹位置。“中国” ,先秦时期 是对周天子所居洛邑地域 的指称,秦汉时期是中央政府郡县统辖管理的地域。古代天文术语中 是地理 、政治的概念,随着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的文化政治 的概念 。

  “五星出东方”指五颗行星在一时期内同时出现于东方天空,即“五星连珠”或“五星聚会”现象;“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即出现五星共见东方之天象 ,则于中国有利。

  “五星锦”把天文、史实和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等巧妙融为一体,并且出现在远离中原 的尼雅遗址 ,证实了国家治理和统辖西域、开发建设西域 的历史 ,深刻揭示了汉朝开拓西域后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繁荣历史脉络,说明了当时西域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实证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也侧面反映出各民族在两千年前就进行了深度交流交融 ,亦生动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特殊魅力。

“五星锦”在新疆博物馆举办 的《尼雅·考古·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上展出 。刘新 摄

  中新社记者 :历史上,汉代中央政权如何实现对西域 的有效管辖和治理?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何会出现在今天 的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 ?其背后有着怎样 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于志勇:汉代中央政权为管理统一后 的西域,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 ,正式在西域设官 、驻军、推行政令 ,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

  出土“五星锦” 的尼雅遗址为西汉时期精绝国所在 ,精绝国系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受西域都护府统辖。有学者根据史料推断,“五星锦”应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之时(神爵二年)被赏赐给精绝国,见证了西域都护府设立 的历史。

  张骞“凿空”西域之后 ,汉代中央政权就与西域诸国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 ;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程。一方面 ,促使中华文明 的西传,汉代中央政权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直接。另一方面 ,西域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原 。汉朝统一西域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土 ,创造悠久 的中国历史,书写灿烂的中华文化,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

出土“五星锦”的尼雅遗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社记者:“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话承载着千年前人们怎样 的愿景?今天应如何看待?

  于志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一句祈祝吉祥祺瑞的用语 ,表达良好的企盼和愿望 。与“五星锦”同时出土了一件“讨南羌”织锦残片。经比对 , 是从与“五星锦”相同的锦料上裁剪下来的一部分 。

  根据对具体史实的研究和图案 的缀合分析 ,织文可以连续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这句织锦文字无疑 是汉朝为了祈祝讨羌大事在政治和军事上 的顺利。

以“五星锦”为题材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在新疆博物馆演出。苟继鹏 摄

  随着历史研究不断深入 ,人们对“五星锦”历史文化 的认知和了解也将更深刻 、更全面。比如以“五星锦”为题材的舞剧《五星出东方》,艺术地演绎了西域绿洲丝绸古道的历史佳话,讲述了中华文化 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题 。该剧演出一年多来,在全国多地开启巡演30余场 ,反响热烈 ,2022年9月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完)

  受访者简介 :

   于志勇 ,新疆文博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 ,新疆博物馆馆长。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毕业于西北大学。长期从事新疆考古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博物馆社会教育。参与并主持的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2007年库车市友谊路晋十六国墓葬考古发掘,分别评获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合作编著有《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报告》(全三卷)《中国文物地图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中国出土壁画全集·新疆分册》《新疆通史·图录(先秦秦汉)》等书籍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作有《新疆尼雅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织纹初析》《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出土骨签之名物考》等 。

动物史研究 的兴起与发展******

  作者 :陈怀宇(河南大学特聘教授)

  动物史已经在国际学界引起了持续的关注 。在2022年8月下旬波兰波兹南市举行的第23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开幕式安排的主题发言第一场便 是“动物史和人类史的交互演进” ,强调“动物的主体性”“人类记录中 的动物”“动物的展现”“野生和家养动物的管理”四方面的研究 。这充分说明了动物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前沿性。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物 ,人类历史 的发展也是和动物共生 的历程 。当然,从自然史 的角度而言,动物 的历史要比人类的历史久远得多 。

  进入人类世之后,人类 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而动物的活动范围不断缩小,特别 是启蒙时代以来 ,人类被视为万物之灵 ,地位凌驾于自然界 的动物之上 。人口在二战后爆发式增长,工业化在全球迅猛发展 ,与之相伴随的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 ,下一代能亲眼看见 的动物越来越少。这种危机促使学者从将动物看作是客体和资源使用转向思考与动物共存共生。当国际学界出现这样 的自觉意识之后 ,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动物史作为一门新兴学问应运而生。动物史试图从动物的角度,分析动物如何参与并塑造人类 的社会生活,帮助人类重新定义自身 。动物史也关注环境和生态危机 ,因此可以说是环境史 的延伸。此外,与传统科技史主要将动物视为人类思考和研究的客体相比 ,动物史特别增加了关怀动物生存状况的伦理维度,因此为传统科技史增加了人文面相 。

  近二十年来动物史研究蓬勃发展 ,但仍然面临很多挑战。首先 ,动物史作为一门史学新兴领域,在史料 的选择和运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局限 ,因为动物本身并无语言文字,也不能创造出图像材料 。人类对动物史 的认识 ,必须仰赖自身创造的史料 ,包括语言文献、视觉图像、传说和口述资料等 。因而历史学者在阐述史料中呈现 的所谓动物 的声音和动物 的能动性时要特别小心谨慎 。

  其次 ,目前动物史所探讨的范围 ,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与人类关系密切 的动物,特别 是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 。这些动物长期以来被当作人类重要 的营养来源,在远古时期参与了人类历史进化,历史上也被用来制作皮毛用品 ,甚至成为人类精神和文化生活 的一部分。人类从动物那里获得灵感,创造文学 、艺术 ,再现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的动物,如牛 、马等 ,留存下来的史料较为丰富,而相当多的未驯化的野生动物 ,如麋鹿等 ,古人与其接触不多 ,留存下来 的史料较少 。甚至大熊猫这种现在大家广为熟知的动物 ,直到近代才引起广泛关注,古代的史料相当有限。至于一些海洋动物 ,如鲸鱼 、鲨鱼 、海星等,古人也所知甚少 ,因而留下来 的史料不多 。这些都给更为全面广阔 的动物史研究带来很多困难 。

  最后,动物史主要由欧美学者倡导,目前动物史研究并没有出现国际性学会和组织 ,在大学和研究院也没有学系和研究所等学科建制,仅在美国纽约大学等少数学校设立了以动物研究为主修的专门学位,完备性尚待时日 。

  动物史虽然面临学科建制不成熟 的挑战,不过也存在着发展机遇 ,出现了不少国际项目以及合作计划 。动物史研究的论文也经常出现在一些期刊上,比如《社会与动物》等 ,这些期刊不仅仅限于动物史 ,大多是广义的动物研究。此外 ,还有不少出版社出版动物史系列丛书 。中文学界也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海外动物史重要论著 的中译本以及中国学者原创的学术研究作品。显然 ,未来动物史研究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动物史受到去欧洲中心主义、去殖民主义 的影响,出现全球史研究 的趋势 ,比如美国历史学家特劳特曼在其著作《大象与国王 :环境史》中探讨了大象在埃及 、两河流域 、印度、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政治意义,特别是王室用大象进行祭祀、狩猎和展示来构建王权的象征性意义 ,以及大象在南亚和东南亚历史上所发挥 的军事作用 ,甚至也涉及了大象在近东地区和欧洲作为战争工具 的流布。

  值得注意的是 ,研究者近年来尤为关注亚洲 的动物史 。历史上,来自中亚、南亚和东南亚 的各民族通过丝绸之路 ,将一些动物作为贡品或者贸易物品带到东亚;基于亚洲历史上各国之间 的互动和交流,动物外交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 。此外 ,欧美探险家 、考古学家和收藏家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遗址和古代遗址中发现和收集了许多写本和铭文,这些丰富的文献以多种不同的语言写成,包括于阗语 、中古波斯语 、蒙古语 、粟特语、西夏语、藏语 、吐火罗语和突厥回鹘语等 。对这些文献中出现的动物进行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亚洲 的动物文化及其在塑造亚洲历史乃至更广阔 的人类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于亚洲动物史研究 ,除了上述关注重点 ,近年来欧美学术界还出现了一些重要作品 ,如耶鲁大学教授米哈伊尔的奥斯曼帝国埃及动物史、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布姆加德 的马来世界猛虎研究等等。在一些学术会议和工作坊,也频频出现有关亚洲动物史 的议题。越来越多 的研究亚洲地区 的学者 ,无论研究文学 、历史还是宗教 ,都开始重视动物研究 ,并将动物研究的新方法与文本分析 的传统方法结合起来,以揭示动物在传统和近代亚洲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功能和角色 。

  动物史 的发展与人类的现实关怀紧密结合在一起 。未来的动物史研究应该继续拓展地理范围,从跨国和全球 的视角,关注不同族群如何记录动物的活动及其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 ,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动物史研究进一步发展 。

  随着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从科技角度对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近些年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和脑成像领域。美国动物行为学家斯洛波奇科夫与计算机专家合作 ,通过一种人与动物之间的翻译器 ,将动物 的声音、脸部表情 、肢体动作译成人类能懂 的语言,实现人与动物更为密切 的情感交流 。而另一位美国学者伯恩斯则用脑成像技术试图理解动物的心理活动 。这些科技发展,可能会重新定义人与动物之间 的关系,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难以预料的挑战。面对这些关涉人类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议题,动物史 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后世 的永续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9日 14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彩神v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