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 - 55世纪
55世纪2024-02-26

55世纪

重庆的千人千面千诗******

0000

  访谈嘉宾:王山。作家、诗人、编辑家 。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正高二级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历任《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主编。

  采访者:《重庆旅游》杂志 江月寒

  江月寒 :

  您生于北京,长于新疆 ,如今回顾过往,这两个地方给您 的诗歌创作之路带来了何种影响?

  王山 :

  我约莫 是五岁左右便离开北京 ,前往新疆生活、学习了。自第一次踏上新疆伊犁的土地,到现在竟然也有五十余年 ,想来亦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那些年去一趟新疆可不像如今这么简单 。由于没有直达乌鲁木齐的火车 ,我得先去陕西西安转车 ,到了新疆后再换长途汽车,最终至少要耗费七天,才能抵达伊犁。不过 ,兴许也正 是因为那会儿的车马慢,日头长,北京和新疆这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才足以在我心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印象中,北京的冬日虽然寒冷,但远不及新疆。还记得那段在新疆读书 的日子,冬季总是格外漫长,零下10、20摄氏度 的天气似乎占据了大多数时间 。每每走在路上 ,我都觉得眼前 是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皑皑白雪就这么朝我涌过来。自然,广博的天地给我 的写作观、人生观带来了各种各样 的视角 。祖国疆土辽阔,各方无论 是自然气候 、地理环境 ,还 是风土人情皆差异巨大。面对万事万物 ,勿轻易衡量评判或随意下定义便是我始终坚持 的理念 。与此同时 ,还应怀揣着细心且开放的态度。正因如此 ,当我后来回到北京参与文学工作时 ,就不时会对一些“命题作文”感到无力 。相比起“交作业”式的创作,我更钟情于能真正触动到内心深处的种种想法。

  江月寒 :

  能否分享一下您印象深刻的诗歌创作经历?

  王山 :

  那我谈谈《分界洲》与《空镜头》这两首诗 。

  《分界洲》

  分界洲岛 其实

  随波漂浮在

  每一个人的心里

  很大

  也很小

  不愿意看见

  有时也很期待

  碧空如洗

  海

  格外淡定平静

  与无边 的蔚蓝

  近在咫尺

  依然焦渴

  天上星星一颗颗亮

  半梦半醒半纯洁

  海南陵水分界洲岛 是气候的分界,也是海南人文,行政 ,地理的分界。

  听说过分界洲岛的人不算多 ,它是一个位于海南陵水县 的小岛 ,岛屿对面名为牛岭,被认为是海南南北气候 的分界线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即使“牛头”与“牛尾”只有大约几百米 的间隔 ,也常常会出现“牛头下雨,牛尾晴”的自然现象。彼时,我站在海边 ,那无边 的蔚蓝近在咫尺 ,却始终望不到头 ,竟莫名觉得有些焦渴 。而后 ,联想到那座小岛独特 的地理环境 ,更 是触景生情。自然在冥冥之中创造了差异 ,或许,人们也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的时候,就做出了选择,获得了不同。例如,一次志愿的填报、一份工作的签订、一幢房屋的买卖……细细想来,这就 是人生 的状态之一——含糊不清 ,于 是我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另外一首诗《空镜头》 ,则是我去年应友人之邀前往北京天坛赏雪景时的创作 。

  《空镜头》

  落雪时分

  灵魂格外平静

  纷纷扬扬

  覆盖了隐秘 的心事

  雪在脚下发出细碎 的声音

  突显万物的寂静

  当然也寂寞 洁白

  放眼望去

  满目 的空镜头

  我看不到人迹

  只找到了

  620年前明代侧柏 的感觉

  一切终将老去

  落雪亦如流水

  当我突然想起

  一位已再也见不到的友人

  还有第二位

  第三位

  雪

  依然在缤纷落下

  如花瓣之雨

  记得那天,我至天坛赏雪景并拍了一些照片,遇上了那个冬天 的第一场雪。瞧着雪花降落,本就有些伤感 ,随后竟还收到了一知心好友早已去世几月 的消息,不禁悲从中来 。再看那眼前游人如织 的风光,竟一丝热闹都无法体味。后来,我将这首诗发至另一作家好友阅读 ,她竟说读得动情 ,想起了去世的老伴 。我想 ,这便 是诗歌给人的深层次触动吧 。

  江月寒 :

  的确 ,诗歌的力量就在于其背后深刻的思想力度。据了解,您如今担任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之职 ,请问您目前 的工作重心 是什么?

  王山 :

  早些时候,中国作家协会任命我担任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同时主持参与了换届相关工作。换届后,第四届理事会选举我为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目前,我在主持中国诗歌学会秘书处日常工作。学会的工作宗旨 是服务大局,服务基层 。

  在我看来 ,诗歌不能躲在象牙塔 ,不能沉迷于小圈子 的热闹 ,不能孤芳自赏产生没必要的隔阂。“破圈” ,就是学会组织相关活动时一直坚持 的原则 。因此 ,前不久我们便以县级为单位 ,在当地组织诗人 、诗评家进行诗歌诵读活动 。诵读和朗诵完全不一样 ,诵读表演性较弱,入门门槛也相对低一些 。相比于小说,诗歌 的创作更少受到年龄 、职业等等因素 的束缚 ,因此也更容易获得全社会的接纳 。

  中国自古就有诗教传承 的现象,学生、农民、工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品读优秀的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最终在潜移默化中为诗歌事业呈现出别样 的风格以及更丰富 的样貌 。同时,学会也联合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等单位,启动“新时代大学生诗歌行动五年计划” ,并与快递物流行业进行诗歌宣传联动,在快递盒上印上诗歌 。诸如此类的活动 ,都是为了让诗歌发展取得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共鸣与共识 。

  江月寒:

  在您看来,地处西部的重庆相比起国内其他地区 ,在诗歌文化发展方面有怎样 的特色 ?

  王山:

  早年在《文艺报》工作时,我时常在全国各地跑 ,那会一周就要来一次重庆。我非常喜爱重庆,不仅仅 是因为这里独特的山城风光,还因为重庆人。同重庆的女士一起吃饭时,特别能够体会到何为“风风火火” :我只能喝喝啤酒 ,她们却大多能喝白酒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某一方面来说 ,这也许 是重庆诗人 的一种普遍性格——耿直、敢爱敢恨 。不过 ,我向来对贸然的地域性定义有所保留 ,毕竟文学创作讲究 的就 是千人千面,个体 的创造性往往 是大于共性 的。每位诗人 、作家都各有特色,从而造就了百花齐放的理想世界 ,也才有了我们这些幸福 的读者 。

  以我个人为例 ,我挺喜欢华万里 、梁平、李海洲、李元胜、王顺彬 、蔡书清和金铃子这几位川渝诗人 的作品。他们 的创作风格不一 ,但我就是喜欢。我喜欢他们 的祖辈 ,喜欢他们 的为人 ;喜欢他们的长相和声音 ,喜欢他们 的机智与幽默 ,喜欢他们的诚恳与狡黠 ,喜欢他们的视角和表达 ;喜欢他们既君子又“流氓”的做派,喜欢他们的勇气和骨气 ,喜欢他们和我一样或完全不一样……我觉得 ,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欢就 是真的喜欢 。欣赏诗歌,有时候就 是这么“简单粗暴化”。

  江月寒:

  您提到喝酒,世间似乎也少有不爱酒的诗人 。您此次受邀参与“2023梅见诗歌之夜”,能否请您谈谈对于诗与酒 的理解 ?

  王山:

  诗与酒本就 是相辅相成 的关系 ,有趣 的 是 ,它们都不 是人类 的生存必需品,但却 是灵魂与内心 的最佳补给。“2023梅见诗歌之夜”能够将这二者相结合,其中展现 的文化情怀实属珍贵。诗歌创作中 的思考、情感、形象是可以交融的 ,一个企业的商品或者说经济 、社会价值,自然也可以和文学相通 。因此 ,虽然我并非嗜酒之人,但对于江小白及梅见青梅酒这个品牌,包括由梅见支持拍摄 的“重庆派诗人团”百部短视频 ,我都抱着极其敬佩 、欣赏的态度。

  江月寒 :

  您认为“重庆派诗人团”的拍摄 ,对于重庆的诗歌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

  王山:

  据我了解 ,“重庆派诗人团”的拍摄正如中国诗歌学会与各单位联合开展的诗歌活动一般 ,联合了多方力量 ,最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场历时四个月的盛会,宛如一卷精彩纷呈的“重庆诗人群英谱”,引起了诗歌界的强烈反响 ,获得了广泛传播 。重庆诗人们全面且真实的影像,通过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的精彩拍摄得以留存 ,颇具文献价值 。

  在观赏这些视频 的过程中 ,我还留意到其中有部分诗人选择了用方言进行诵读 。我十分赞同这种多元 的诗歌表现形式。普通话当然 是一个交流的好工具,但从文学角度来说,方言更有利于诗歌的多元发展。视频里 ,诗人们 的读音、用词 、状态各有不同,整个画面及氛围均被营造得生动有趣,展露出了山城独特的地理风貌以及重庆诗人的创作热情,意义非凡。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 ,还有这样一群忠于文学 ,热爱文学之人 ,实属难得 。我认为,文学可以服务于大众,但不能投降于乌合之众 。文学界 、诗歌界需要拥有如此深度及广度 的创作者们 ,中华民族的文化、文学水平方能得到持续提高 。

  江月寒 :

  在此预祝您此次 的重庆之行愉快圆满。采访最后,能否请您分享一首您创作的与重庆有关 的诗歌 ?

  王山:

  谢谢!遗憾的 是,近来我并没有以重庆为主题的创作 。不过,我在此向读者们保证 ,此次前往重庆,我一定会“交出作业” ,而且 是心甘情愿 的。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我 是一个容易触景生情的人,期待遇见重庆江津,遇见梅见。

  此访谈原载于《重庆旅游》

二十大微评:“一定要实现 ,也一定能够实现 !”传达出实现完全统一 的坚定决心******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 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 习近平向二十大作报告时这句话掷地有声 ,传达出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排除万难、推进祖国统一 的坚定决心 。

  一个时期以来,民进党当局加紧“台独”挑衅,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操作“以台制华” ,推进祖国完全统一面临着新的形势,考验着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局面 、战胜风险挑战 的实力和信心。

  台海形势发展已一再显示 ,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在大陆这一方。针对“台独”挑衅 ,大陆已公布并依法惩戒两批“台独”顽固分子 ,未来可继续出台法治新举措 、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图谋及行径 。针对“以台制华”,就佩洛西窜访台湾采取多项反制措施 ,以外国干涉势力能够听得懂、能够受到惊醒的语言表明态度,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解决台湾问题不容外力干涉 。

  今后,反分裂反干涉的斗争还将一个回合一个回合地较量下去 ,直到取得完全的胜利。

  习近平强调 ,我们始终尊重、关爱 、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

  在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 ,非和平方式始终是不得已情况下 的最后选择 。有一线和平解决 的可能 ,中国共产党将付出百倍努力 ,使两岸同胞彻底摆脱内战 的阴霾 ,共创共享台海永久和平。(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