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购彩大厅~welcome_- MBA智库百科 - 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
一分购彩大厅~welcome2023-01-31 16:05

隆盛庄 :万里茶道上的商贸重镇******

隆盛庄 :万里茶道上的商贸重镇

  繁荣两个半世纪的万里茶道,横跨亚欧大陆 ,纵贯中蒙俄三国,沿线覆盖200多座城镇 ,留存大量珍贵 的文化遗产 ,隆盛庄就 是其中之一。

  隆盛庄,地处长城沿线,蒙晋冀交汇之地 ,由茶道而兴起,成为当时重要的茶贸集散地和驼马转运地。隆盛庄于2012年被确定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 ,2014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繁盛 的商贸交流促使多民族 的繁衍生息和文化交流 ,不仅保留和弘扬了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更对民族融合有着重要意义 。

  塞北旱路 的交通枢纽

  距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城区东北40公里,坐落着一处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的古镇——隆盛庄。

  乾隆三十三年,由于清廷招民垦荒,在此设庄 ,并以兴隆昌盛吉祥之意,取名“隆盛庄” ,这里便成为垦地农民聚居之地 。

  (清)德溥《丰镇厅志》中记载:隆盛庄 是丰镇厅 的一大巨镇 ,因地处交通要冲而逐渐形成繁荣的商业城镇 。

  梁继祖著《话说隆盛庄》中描述,隆盛庄发展成了塞上一个非常活跃 的皮毛集散地 ,作为归化城之一翼,隆盛庄又 是一个重要 的驼运基地 。

  到了光绪年间,隆盛庄发展到鼎盛时期,人口达到2万多,商业街区上全 是鳞次栉比的商号门市 ,仅挂有牌匾 的商号就达3000余家 。当时 的隆盛庄商贾云集 ,贸易繁华 ,人流如织,一派兴旺景象。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刘一奇 、集宁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刘利清在研究大量史料基础上 ,撰写《察哈尔商路上 的璀璨明珠——隆盛庄》,对隆盛庄商业兴盛成因进行探析并指出 :隆盛庄明代尚为边地草原 ,现存明长城遗迹,隆盛庄商业的发展缘于内地向口外“走西口”的移民 ,因紧邻晋北地区 ,晋商的进驻使隆盛庄在近代迅速崛起 ,成为察哈尔地区商业开发的主要推动者 。“隆盛庄位于长城沿线 ,蒙晋冀交汇之地,是塞北旱路的交通枢纽 ,是内地农耕区与蒙古草原地区物资交换的贸易中心 ,其商贸的繁荣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刘利清说 。从隆盛庄向南经丰镇过得胜口到大同 ,向南可达太原 ,向东经张家口可到京津以至东部其他地区 。从隆盛庄向北经土牧尔台、苏尼特旗到内蒙古各盟旗,以至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恰克图(今属俄罗斯) 、乌里雅苏台 、科布多等地区,向西可到归绥(今呼和浩特)以至陕西、宁夏 、甘肃等地 。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副馆长 、文博研究馆员张涛介绍,隆盛庄 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首先 ,隆盛庄东接张家口 ,西连归绥城,南下丰镇、大同 ,北上蒙古草原 ,成为当时连接东西 、通贯南北的重要陆路通道。既是山西、河北、北京等内地通往“口外” 的捷径,也是人们到五台山朝山进香的必经之地 ,同时又是朝廷设置 的重要驿站,更 是南下北上之人落脚歇息 、添置物品 、产品交易的理想之地。其次,茶叶之路 的繁荣 ,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北方经济的发展 ,大批城镇在它的影响下萌芽、发育 、成长 。隆盛庄商业 的繁荣使其在清末民初发展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的重要城镇 ,促进了当地人口 的聚集和城镇 的建设。

  “走西口”移民带来的繁盛

  “晋商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和经营主力军。山西商人历来有走出去行商,从事长途贩运 的传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商业重镇和码头。”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维东说。

  晋商先在中国境内购买各种货物 ,然后利用骆驼和大车,通过两条商路将商品运至恰克图,旅蒙商应运而生 。旅蒙商 是指在大漠南北地区从事商业活动 的特殊商人群体 。这些旅蒙商人和旅蒙手工业者从内地来到隆盛庄慢慢安置下来 ,经营 的商号有“天合成”“谦合成”“义合成”等,统称草地庄,他们 的联社叫“集锦社”。

  内蒙古史学会理事刘忠和 ,曾著有《走西口历史研究》 ,籍贯丰镇市隆盛庄镇 ,他告诉记者 ,进入隆盛庄的旅蒙商多 是“走西口” 的新移民 ,他们的到来尤其是晋商的推动促进了隆盛庄商贸的繁荣,来隆盛庄经营的晋商多来自晋北地区,并按不同地域有专业分工,如定襄人做旅蒙业,大同人做绸布百货首饰 ,阳高人做熟皮缝纫等。

  同时归化城的不少大商号都在这里设立了庄头,尤其是拥有“京羊庄”的商号,更是把隆盛庄看做 是商战要冲之地。

  随着隆盛庄商号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当地 的工商业者结成了自己的行业组织——行社 ,最初分粮店、缸房 、钱铺 、当铺、货庄 、六陈行、皮毛 、山货等行社 ,后来组成了一个整体机构“商务会” 。

  《绥远通志稿》中记录了当时 的盛景 :“(丰镇)县城东北八十里之隆盛庄 ,为县之巨镇。有东西南北四大街,南北长一里半,东西长半里 。街市商业,以牲畜、皮毛 、粮粟为重。马桥街为最繁盛地点。外筑土堡 ,周六里,高一丈二尺。有七门 ,大北门通集宁,小北门通兴和,西门通(丰镇)县城,南门通山西之阳高 、大同,交通四达。”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丰镇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薛韬介绍 ,作为归化城的左翼,隆盛庄也 是一个重要的驼运基地 ,这里有专门做旅蒙生意 的行社——拉骆驼“走草地” ,两百年间这里所拥有 的骆驼数逾万峰 ,策应着归化城 的商号随时需要随时调用 。隆盛庄地区蓬勃的商业活动让驼运业迅速成为重要 的商业支柱 。

  “在隆盛庄拉骆驼走草地,还有牛板车运输都是从内地深入到草原大漠腹地 的一种独特现象 。”薛韬说,“在那风霜雨雪,路途茫茫,往返就得一两年 的艰难运输旅途中,牛车承担着食盐 、茶叶、糖和煤油等大量生活必需品和大型商品 的运输,极富耐力 的牛车是重要的远程运输选择 。”

  多元文化融汇焕发古镇新韵

  经历200多年的持续发展,隆盛庄的商业 、文化和城镇建设发展到了鼎盛 。一座具有明清建筑艺术风格 ,饱含西口文化特色 ,承载着茶文化 、农耕文化、旅蒙商文化等丰富多彩 的文化元素的边陲小镇 ,镶嵌在晋蒙交界 的大地上。

  走进隆盛庄 ,晋风蒙韵扑面而来 ,街道两边 ,很多过去的老字号仍在经营 ,依稀可见隆盛庄当年 的繁华。

  隆盛庄古镇现存多处古店铺 、古门阁等 ,清真寺、南庙等建筑是内蒙古地区保存较为完整 的历史建筑群,以大北街—大南街为代表的传统商铺建筑风貌保存完好,极具明清时期 的特色,反映了经典 的营造法式和精湛 的建造技艺;以张家大院、段家大院为代表 的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展现了传统建造技术 的地域特色 。

  薛韬向记者介绍,来自四面八方 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将不同 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俗带到这里,共同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 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在隆盛庄,传统庙会上 的民间社火 、秧歌演艺,节庆吉日中的晋剧 、二人台、漫瀚调等戏曲表演 ,都体现了晋、蒙两地人民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发展 。

  在隆盛庄历史民俗博物馆碑拓馆,展示着近年来发现 的41通石碑拓片,“它们展示了隆盛庄有着自己独特 的精神传承 ,从先辈来此垦荒贸易,创业安家以来,一代代隆盛庄人敢拼敢闯 、不息不止的拓荒精神, 是隆盛庄永不枯竭 的发展动力 。”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副馆长、文博研究馆员张涛说。

  以隆盛庄为代表的察哈尔商业文化以开放性、包容性、继承性、开拓性为鲜明特征,具有独特魅力,是察哈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隆盛庄庙会”“四脚龙舞”和“隆盛庄月饼制作技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跑毛驴”“五鬼闹判”“民间灶火”等被列为乌兰察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12年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 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4年住建部 、国家文物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隆盛庄都榜上有名。2019年 ,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多次开展了“万里茶道”野外调查、勘测和无人机航拍等工作 ,完成内蒙古境内“万里茶道”的主线、支线和沿途相关文物遗存的调查 ,隆盛庄作为申请世界“非遗”项目“万里茶道”进入内蒙古 的第一个节点城镇作出了巨大贡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首席专家刘志明表示,“万里茶道”涉及范围包括中俄蒙境内的数百个城市 ,要打造好“万里茶道”品牌 ,不能靠各地单打独斗 ,需要通过构建平台、整合资源,把各方面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

  隆盛庄古镇保护开发已拉开了序幕,旅游文化产业初具雏形 ,现代农牧业 、传统手工业和服务业已成为主导产业 。如今的隆盛庄镇正在朝着更远、更新、更大的目标在前进。

  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武峰

一分购彩大厅~welcome

别样的散文,不一样 的“文化中国”******

  【从新年首期选刊看文学新气象】

别样 的散文,不一样的“文化中国”

——从2023年第1期《散文(海外版)》看当下散文创作特色与趋向

  作者:周新民(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今天散文的魅力取决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叙述什么样 的“文化中国”和怎样叙述“文化中国” 。这决定了散文创作的气象 ,也左右了散文创作的趋势 。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散文(海外版)》是月度散文选刊。以2023年第1期杂志为例 ,我们可以管窥当下散文创作的基本风貌和格局 。

  深入中国自身历史脉络和老百姓 的日常生活

  叙述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学 的重要母题。然而更重要的是 ,我们要如何讲述中国故事。这里所提到的“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并不 是在讲述方法层面上来考虑中国故事 的讲述,而 是要构建一个不一样 的叙述格局来讲述中国故事。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当谈到讲述中国故事 的时候,其背后有一个讲述西方故事 的参照系。不仅如此,人们惯于在中西故事的等级关系之中去选择中国故事 、叙述中国故事。因此 ,从根本上看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不是方法论层面 的话题 ,而是如何处理中西“故事”关系的问题。本期《散文(海外版)》 的几篇散文在叙述中国故事时呈现出崭新 的气象 ,它们深入中国自身历史脉络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去找寻“文化中国”,体现了散文家叙述“文化中国”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 。

  胡学文 的《拴在年上的记忆》所叙写 的 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 的春节生活。与很多写春节的文学作品不一样 ,它所写的不是图腾式 的春节 ,也不 是仪式化的春节,而 是深入中国人骨髓深处 的日常化 的春节。胡学文表面上不厌其烦地详细叙写春节 的程式、美食等,而作品内在内容写 的 是深入中国人血肉之中 的日常伦理与情怀 ,勾画出亲情至上 的文化根脉 。《拴在年上 的记忆》讲述春节特有的“味道” 。周缶工 的《老屋衣马》所写的也 是寻常百姓家的历史与日常。老屋 是老旧中国的缩影 ,老屋里 的芸芸众生乃 是中华儿女。《老屋衣马》并没有酸腐气,而是充满了可爱,充盈着怡然自得的纲常与伦理。

  《拴在年上的记忆》与《老屋衣马》这两篇散文的“新奇”在于,他们客观还原“老中国”的方式,不是夸张 的,也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贴近历史的、烟火气 的,它力求写出一个“客观的中国” 。这里 的“客观的中国”并不符合某种先验的观点,而 是深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展现其历史 的自洽性。所以,两位作者在叙写春节 、老屋这样 的常规题材时,才能如此心平气和 、娓娓道来。

  其实,两篇散文能如此平静地“叙述中国” ,自然 是参照中国故事的角度和标准发生了变化。原来那种图腾式、仪式化地叙述中国的方式 ,是由其所参照的西方预设的文化等级所决定 的。以西方现代性为视角来叙述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则充满了猎奇,甚至夸张与扭曲 ,行文之时难免有剑拔弩张之气,自然就难以心平气和地叙述。叙事思维的调整,不仅能让散文在叙述中国故事时呈现出豁达、自然的气象 ,更重要 的 是,散文所观照 的人和事 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穆欣欣的《把日子往前过才是幸福——红楼人物刘姥姥》体现了这种转化的趋势。《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人物形象 ,在很多读者眼里 ,她笨拙 的言行与不合时宜 的思想,是那样充满喜剧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 ,无非是人们习惯性地从高处出发来审视刘姥姥。然而,如果贴近中国老百姓 的生活 ,尤其贴近老百姓“过日子”的人生伦常来看待刘姥姥,我们就会发现刘姥姥身上所迸发出来的坚韧、宽厚,散发出耀眼 的人性光辉。

  段爱松的《斑斓捕梦人——我与外国文学之缘》 的思路与《把日子往前过才 是幸福——红楼人物刘姥姥》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所讨论的主要话题是中外文学关系。说起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学之间 的关系,习见 的叙述是讲述中国作家如何受到外国作家 、作品 的影响 。然而,这篇散文 的叙述思路却与众不同,它以中外文学经典之间的“互通”与“互鉴”作为叙述 的思路 ,仔细地叙述了《红楼梦》与《浮士德》之间的“互鉴”之处 。同时,它也在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 、柳永 的《雨霖铃·秋别》 、温庭筠的《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马致远 的《天净沙·秋思》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之间找到“互通性” 。

  给传统审美意识注入当下性

  描写山水田园 是中国散文固有之重要领域,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令人称道 的优秀篇章 。此类散文借景抒情 ,以景 、物甚至山水田园寄予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道德理想 。这样 的写物抒情方式之所以长盛不衰 ,是因为它们和中国传统审美观相联系 。中国早期 的比德、畅神审美意识,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散文创作的发展。当下散文创作仍注重表现比德 的审美意识和畅神的审美理想,这也 是表现“文化中国”的主要方式。

  马晓燕的《在花朵中念与痛》以比德 的审美意识来表现当代人应该坚守的价值观 。马晓燕以槐花来表现人要活成自己想要 的样子,以玉兰来体现不流于世俗的价值追求 ,以牵牛花来表现对于淳朴心灵的向往。黄丹丹 的《我 的植物故交》在更为深邃的哲思层面来建立“物”同“人”的关系。文章通过对蓼、雪见草、马泡秧子、狗尾草 、三棱草 、野苋菜 、美人蕉 、凤仙花、矢车菊、六道木等植物 的细心观察,对植物物性进行不厌其烦 的书写 ,无非是要恢复人类认知植物 的各种能力,重新找回人和自然之间 的关系。作为自然 的一部分 ,人和植物本来就 是共同享受自然界的阳光与雨露 ,只不过人类社会的发展让人类和自然相远离,人与自然相阻隔 。黄丹丹从植物与人 的关系入手 ,期望重建人和自然之间平等、和谐 的关系 。

  以物观人 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这种审美方式的确立和中国古典美学 的“天人合一” 的审美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物我相连 、物我一体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宝贵的价值观念 ,尤其在物质高度发展 的时代 ,为了避免功利主义给人带来伤害 ,重新回归“天人合一”价值观,自然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天人合一”最有价值之处在于从“物”与“人” 的系统性关系出发来处理“物”与“人” 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以“物”为中心 ,或者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葛小明 的《大树独立街头》以几棵树 的命运为参照对象 ,深入思考这一问题 。小区栾树出油 ,业主要求物业一砍了事 ,但没有想到夏天无荫可憩息的烦恼 。人们只想到大树患病,粗暴治理 ,没想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葛小明以物及人,言明人同树木 , 是一棵行走的大树 。大树离开自己 的生态系统难以存活 。人类又何尝不是生存在生态系统之中呢 ?

  虽然皈依于传统审美意识和传统 的观物之审美方式 ,能写出令人沉醉 的散文作品,但是,毕竟时代在发展,如何在当下语境中去扩展传统审美意识 ,给传统审美意识注入当下性 ,也值得散文家深思 。谢宗玉的《江南江北,尽是潇湘意象》可谓是其中具有典范性 的作品 。“潇湘八景”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渲染 ,已经蔚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 的美学旨趣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复原 ,“潇湘八景”令人流连忘返。然而,作者的笔触不是去歌颂“潇湘八景”的审美旨趣,而是格外冷静地剖析了“潇湘八景”形成与流变的历史原因,指出“潇湘八景”实际上包含了消极甚至病态 的审美心理 。于 是,作者发出呼吁 ,要开文化新路,避免文化陷阱,不要盲目“鼓吹那些旧意象” 。叶青 的《一座山何以成名》也 是从理性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历史与文化。与一般作品在书写名山大川的时候不加思考地膜拜名山大川 的文化传说与掌故不同 ,《一座山何以成名》 的可贵之处在于科学、理智地看待麻姑山成名 的原因 :自然造化与历史赋予 。《一座山何以成名》告诉我们,名山大川文化 的沉淀当然 是我们应该珍视的文化传统 ,但 是,尊重、弘扬传统文化 ,一定要有科学分析 的过程 。

  书写亲情又不止步于表现亲情

  人们常说中国以家庭为本位 ,中国人格外重视家庭伦理 ,形成了尊亲爱幼 的传统美德。因此,叙写父辈与子辈之关系是散文创作亘古未变 的主题。这一类主题既包括书写晚辈对于父爱母爱的赞扬,也有舐犊情深 的流露 。然而,要写出新意 ,难度自然很大 。本期《散文(海外版)》在亲情书写上也有探索:书写亲情但是又不止步于亲情。探索的路径概而言之有两种 。一是以沈念 的《长路和短句》 、江子 的《燃爆记》、田鑫 的《河流的几种形式》为代表 ,着重从“纵向” 的历史角度叙述“父”与“子”的关系与情感 ;二是以任芙康的《父亲》、冯帆的《多年父子成朋友》、王韵的《夜苍茫》为代表,着重从“横向”的角度书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长路和短句》刻画了一位乡村干部致力于改造乡村的简史 。父亲年轻时致力于“移山”,为乡村增加耕地面积,他以不可思议 的方式 ,用愚公移山 的精神来“移山”。后来父亲出任村支书 ,以“诡计”引来县委书记走山寨 的烂泥路 ,为山寨争取到了修路资金 。如果 是仅如此记述一位乡村干部 的历史,显然没有多大价值。作者巧妙地插入儿子“他” 的视角 ,从父与子的关系中来叙述这一段历史 。把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史 ,作为《长路与短句》 的内在叙述线索,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江子的《燃爆记》似乎只是写个人的家庭小事 ,刻画了一位吝啬 、脾气暴躁 、不讲感情的母亲形象。《燃爆记》的价值在于,它把母子关系置于历史流变宏阔 的背景中去思考。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时代,母亲为了给儿子一家出行祈求平安,执意燃放鞭炮,是多么 的不合时宜。然而,这 是她难得释放对子女 、家庭的情感的机会 。时代巨变之中的“不合时宜” ,虽然不具备历史价值 ,但 是具备宝贵的伦理价值。这 是《燃爆记》要表达的主旨 。田鑫 的《河流 的几种形式》表面上写祖父与姑姑、叔叔,父亲与“我”之间的亲情与羁绊 。实质上所写 的 是在祖孙三代的时光流变之中 的亲子之情 。作者在叙述之中以回溯的叙述方式来表现对于“根”的回望。

  上述几篇散文侧重在历史纵向关系中书写亲情 ,避免了平面叙述 的诟病 。除了在纵向上开掘之外,这期《散文(海外版)》还有一些散文注重在横向 的社会关系中去扩展亲情的书写内涵 。“父”与“子”不再 是书写父辈形象 的载体,而 是观察社会 、洞悉人心的一种方式 。任芙康的《父亲》表面上 是围绕父亲和“我”之间关系来书写父子情。父子情固然 是文章要表现 的内容 ,但 是,以“我”之眼 ,书写一位与他人交往中体现出品行高洁 、“雍容”的父亲人生过往 ,才是《父亲》 的本意。冯帆的《多年父子成朋友》不 是简单地歌颂父亲,而是以父与子之间的“朋友”关系为纽带 ,既书写了父与子之间的深情,也刻画了一位私德上的孝子 、工作上敬业的父亲形象。《父亲》《多年父子成朋友》不再拘囿于父子之间 ,而是从更广阔 的社会关系之中刻画“父亲” 的形象 。王韵 的《夜苍茫》是倾向私人情感 的书写。二姨让独子学平参军 ,儿子参军后,她非常思念儿子。儿子学平也是非常思念母亲,除夕之夜冒着风雪步行二十多公里去县城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由于思亲心切,学平渐渐神志不清。后来全靠二姨独自一人照料 。然而 ,文章还不 是简单的“母”与“子”之间的深情书写 。这样的私人情感在作品之中完成了一个重要 的转换。文章有机地融合了“我”的情感。“我”和学平相约,隐瞒除夕雪夜步行打电话 的一事 ,以免增加二姨的内疚之情 。文章在这里把单向度 的母子之间 的私人情感书写 ,横向迁移至社会关系之上 ,使二姨与学平之间 的感情溢出了家庭内部 ,构成了一部由爱环绕的社会生活图景 。这是《夜茫茫》感人之处,也是它的价值之所在 。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 的文体,散文创作要突破 、要创新实属不易 。不过 ,从《散文(海外版)》2023年第1期的作品来看 ,散文家们在顺应时代之变 、在创作中寻求变化和创新上 ,还是很有成绩 的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4日 14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一分购彩大厅~welcome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