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彩票|大发彩票
大发彩票2023-01-31 16:05

大发彩票

一览十年成就,这个展看点满满 !******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刘欢)近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展览全景式、多角度、沉浸式地展现了十年来我国政治、经济 、文化等领域的巨大成就与崭新面貌。

  展览设有序厅 、中央综合展区 、地方展区 、展望展区、室外展区和互动展区6个展区,运用图片 、实物、模型等6000多项展览要素。其中,中央综合展区以经济建设 、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等为主题设置了12个单元 ,地方展区则有辽宁、浙江 、湖北等地 。

  展馆中,DF-26 、DF-31AG等导弹武器模型纷纷亮相,中国经济“奇迹”号巨轮模型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全球首款3kg负载高精度掌上六轴工业机器人也吸引了不少观众。

图为中国经济“奇迹”号巨轮模型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图为中国经济“奇迹”号巨轮模型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在中央综合展区,首个单元“经济建设奋楫扬帆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的展厅中央正是中国经济“奇迹”号巨轮模型。

  巨轮上有七根立柱 ,做成风帆形状,用一组组数据展示了中国这十年 的发展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

图为参观者在中国第一型按照国际适航标准、完全自主研制的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长江-1000”模型前驻足。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图为参观者在中国第一型按照国际适航标准 、完全自主研制 的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长江-1000”模型前驻足 。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

  在巨轮两侧 ,还陈列着“复兴号”高速列车 、工业制造器械、我国首个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等模型 。

图为展区高速列车模型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图为展区高速列车模型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在“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单元展厅中 ,最令人瞩目 的是12张选民证 。

  据了解,这些选民证来源于山西省太原市市民韩玉峰 。从1953年到2021年、从繁体字到简体字 ,如今他已89岁 ,参加了12次人大代表选举 。

图为展区中中新社“习言道”融媒体栏目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图为展区中中新社“习言道”融媒体栏目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展览主要把咱们国家这十年 的卓越成就展现给大家,科技 、生态 、扶贫......真的每一块都值得我们骄傲 。”江西展区 的讲解员徐晨颖说,自展览开幕,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 。

图为中央媒体特殊栏目、网站 、融媒体平台,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图为中央媒体特殊栏目 、网站 、融媒体平台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的谢蓓 是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国家级大型展览讲解工作 。一个半月前 ,她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 ,成为湖北展区的讲解员。为此 ,她搜集 、学习了大量资料 ,“越了解 ,感受就越深刻,这十年发展真 是太快了 !”

  谢蓓向中新网表示,作为十年成就 的见证者与讲述者,她感到很自豪。在学习和讲解过程中,战疫部分 的故事最让谢蓓感动 ,观众也听得最认真 。

  “了不起,真 是英雄 的城市!”她看到 ,人群中,有人竖起了大拇指。

  还有不少湖北老乡找到展区 ,见到谢蓓就高兴地说 :“我就是湖北人,专门找过来 的!”这时 ,她就会笑着说 :“欢迎您回家!”

  有些游客 ,还会拉着谢蓓去看展区九省通渠的地图,“他们就指着地图说 ,‘我家就在这里’,有什么什么特产和特色 ,感觉特别亲切。”

图为中央综合展区第一单元展区观众在参观神舟十二号返回舱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图为中央综合展区第一单元展区参观者在参观神舟十二号返回舱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在现场,一位展区工作人员正在视频电话中 ,给4岁的女儿介绍每个展区 的内容,“你看 ,这就是你吃的大米, 是辽宁 的......”他告诉中新网 ,孩子远在家乡 ,他就用这种形式带她参观,“有些研究成果啊 ,以前只 是听说过 ,现在都知道来自哪 ,怎么做出来的。”

  人来人往的展览现场 ,有一位78岁 、头发已经花白的老人在一块12英寸大硅片前停留了许久。

  年轻时,他曾在电子管厂工作,“从前,咱们国家只能生产5公分大小 的 ,后来是10公分 ,现在都能做出这么大尺寸的了,”他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感叹着,“这很难得的 ,应该好好和大家讲讲 !”(完)

越南琴匠“知音故里”遇知音******

  中新社武汉2月1日电 题 :越南琴匠“知音故里”遇知音

  作者 武一力

  踏入武汉东湖大李村,丝丝缕缕琴声不绝于耳 ,时而清脆 ,时而雄浑。在一座名为“南天坊” 的古朴院落内,主人阮延俊抚琴而歌,三五宾客围炉而坐,听琴品茗。

  “古琴 ,是我在武汉遇到的‘知音’。”阮延俊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阮延俊来自越南广治省 ,是一名古琴演奏家、斫琴师。18年前 ,热爱中国文化的他来到华中师范大学研习中国古代文学,成为文学博士。毕业后,阮延俊留在武汉,传授古琴演奏和斫琴技艺 。

  中国传统乐器古琴 ,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而武汉 是“知音故里”,伯牙抚琴遇知音子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

  学好中国乐器绝非易事。起初,阮延俊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查阅古琴文献 ,从北宋《碧落子斫琴法》,到中国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神奇秘谱》,一本本“啃”,一曲曲练。“许多古籍都 是竖排繁体,晦涩难懂 ,我要花大功夫查资料、请教师长,以便了解其中 的历史文化。”阮延俊说 。

  比读古籍更难 的,是认琴谱。阮延俊家中有一面刻满字的墙 ,看似汉字,却非汉字 。他介绍,这是古琴减字谱,用汉字中某一字或偏旁减笔来表示弹奏 的弦数、徽位、左右手指法,如勾、挑、抹等 ,是五线谱无法取代 的。作为演奏者,必须将减字谱熟记于心。

  “善琴者善斫。”斫琴 ,即制琴,学会了演奏,阮延俊开始自学斫琴。古琴制作皆沿古法 ,要经过涂生漆、刮灰胎、上弦调音等百余道工序,制作一床琴平均耗时三年 。

  “槽腹是斫琴关键的一步,决定古琴 的音质。”阮延俊一手按着古琴面板,一手拿着铲刀 ,顺着木纹反复将槽腹打磨至适宜 的厚度。他时不时用食指叩击面板 ,侧耳倾听低音是否纯粹浑厚,高音 是否清亮通透。

  以琴为伴 ,亦以琴会友 。阮延俊还记得多年前亲手制作的第一床古琴,那时还在上学的他囊中羞涩,只能在网上买便宜的材料制琴 。当老板得知这位外国小伙痴迷中国乐器,豪爽地将材料免费寄给他 。如今,两人已成了无话不谈 的“琴友” 。

  扎根中国18年,阮延俊踏遍中国名山大川,朋友遍及南北各地。他和自己 的博士生导师戴建业不仅成了知音,更是情同父子,每天打电话分享生活见闻、交流学习心得 。今年春节 ,阮延俊照例邀请师长、好友来家里小聚 ,弹弹琴 、聊聊天。

  阮延俊还收养了小狗“巍巍”和流浪猫“洋洋” ,分别取自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故事中 的“巍巍乎若泰山”和“洋洋乎若江河”。“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们也 是我的知音。”他笑道 。

  阮延俊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将古琴带回家乡 。“音乐无国界 ,我计划在家乡建设一个以古琴为主 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