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55世纪
55世纪2023-01-31 16:05

55世纪

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为何再提“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共二十大·观察)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为何再提“全人类共同价值” ?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题: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为何再提“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10月23日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在这个全球瞩目的场合 ,面向中外记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再提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

10月23日,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 、赵乐际 、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亲切见面。图为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10月23日,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 、赵乐际 、王沪宁 、蔡奇 、丁薛祥、李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亲切见面。图为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 、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习近平说 。

  “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中共二十大期间成为高频词 。二十大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 、公平 、正义、民主 、自由 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22日,全人类共同价值被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以载入“党内母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党行动 的共同遵循。有评论认为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观”和“世界意识”。

  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再次突出宣示“全人类共同价值”,表明中国共产党未来施政将继续致力于拉紧与世界“命运与共” 的纽带,以胸怀天下的情怀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 。

  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面临 的动荡因素增多 ,虽然各国相互联系和影响更密切 ,但疫情 、冲突、通胀等造成的外溢效应持续 ,饥荒疾病仍在流行,隔阂和对立在一些地方持续加深 。

  着眼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 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旨在超越地域 、民族 、肤色等差别 ,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交汇点,凝聚不同文明 的价值共识。

  面对各国间存在的具体利益分歧 ,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呼吁各国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智慧化解矛盾冲突,做大共同发展 的“蛋糕” ,增加和平合作 的“砝码”在国际关系“天平”上的分量 ;面对不同人群、地域存在的价值理念分歧 ,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呼吁通过对话和交流 ,让文明 的多样性而非单一性得到更大发展 ,集“小同”为“大同”,化“不同”为“共同”,增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

  尤为值得注意的 是,各国由于自身环境、历史 、发展历程不同 ,对制度和道路愿景存在不同看法,这本应是世界多样性图景 的一部分 ,但近年来随着个别国家选择通过诉诸小圈子 、提出遏制战略 、开展“排他行动”来扩大共同声音 的“音量” 、共同选择的所谓“辐射范围”,给世界发展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一些中小经济规模和体量 的国家甚至担忧本国有一天或许不得不“选边站队”。

  对于这些“乱象” ,中国给出了自己 的方案——无论 是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 ,还 是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中国都致力于从各国人民最深刻 、最普遍 、最现实的共同诉求出发,希望在对话、理解与合作中推进世界 的共建共治和共赢共享,而非诉诸小圈子和零和博弈。

  今天,通过再次郑重宣示“全人类共同价值” ,习近平对“如何看世界 、中国怎么办”的问题作出了回答,进一步阐明了中共的“世界观”。

  正如他在见面会上所说 ,“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 、发展、公平、正义 、民主 、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

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双节”非遗活动精彩不断******

  光明网讯(记者 张诗奇)为丰富元旦春节期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烈、文明向上 的浓厚节日氛围,文化和旅游部今年将动员和组织广大非遗传承人 、非遗工作者等,广泛开展非遗传承实践等相关活动 ,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 的连接点 ,推动全国人民广泛参与自觉成为非遗保护传承 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表示,剪纸 、木版年画、灯彩 、彩扎等与年节妆点相关的非遗项目要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舞龙 、舞狮 、灯会、庙会等群体性强 的非遗项目要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 ;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要加大传统工艺产品供给,为人民提供丰富的节庆文化产品 。此外 ,今年还鼓励各地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本地“村晚”、群众联欢、慰问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支持港澳同胞 、台湾同胞及广大侨胞返乡省亲、祭祖 、团拜 ,参加各种形式的节俗和非遗传承体验活动。

  与此同时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将于2023年1月14日(腊月廿三)至2月5日(正月十六)举办,活动支持网络平台集中展播非遗年俗视频,并根据小年 、除夕 、大年初一 、元宵等时间节点推出“赶大集买年货”“晒团圆年夜饭”“舞动中国龙”“点亮中国灯”等话题讨论 、直播活动;发动年俗非遗项目所在地区的非遗保护机构 、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人,用镜头记录年俗非遗传承活动,在网络视频平台直播或视频展播,让人民群众“云端”感受欢乐 、喜庆、祥和的中国年氛围。

  文旅部还将支持各地依托各级各类非遗馆、非遗传承体验中心(所 、点) 、非遗工坊等设施场所 ,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非遗在社区” 、中国传统村落非遗保护 、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建设以及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工作,开展形式多样 的非遗专题展示展览等传承实践活动 。鼓励设立非遗产品销售专区,开展非遗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支持传统工艺进商场、进超市 、进场站,通过线上线下结合 的方式销售推广传统工艺产品。

  据悉 ,春节、元宵节 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与春节、元宵节相关的龙舞 、狮舞 、年画 、剪纸 、灯会、庙会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200多项。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